本文目錄一覽:
但是,不容樂觀的情況是,當前高校中學生自殺以及相關的心理危機惡性事件仍然層出不窮,表明高校在預防學生心理危機方面的工作并不如我們所期望的那么有成效。
大心理論文3000字篇一 《談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摘要:近年來,有關大學生自殺、傷害他人等惡性事件時有報導,此外,大學生出現心理障礙甚至精神失常者也不在少數。
開設心理學課程與心理講座。在高校開設心理學課程和心理講座,有利于大學生更好、更全面、更廣泛地了解心理學知識,讓大學生了解自己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趨勢,在遇到困惑時能夠從容應對,而不是盲目從眾或者無端猜疑,這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和促進十分有益[7]。 開展心理咨詢。
運用多種渠道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宣傳欄、廣播站、電視臺等陣地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開設青春期心理知識講座,教給學生心理調節方法。還可通過心理信箱,心理咨詢等方面來緩解心理壓力。職校生正處于心理擾動期,面對各種紛至踏來的心理壓力,有些人則會因壓力過大而出現出走、自殺等消極反應。
其次,學會宣泄。醫學心理學認為,用堅強的意志力壓制惡劣情緒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這樣僅可緩解表面的緊張,卻無法平息內心復雜、紛亂、煩惱情緒的困擾。所以排除心理危機必須學會宣泄,把心中的痛苦、委屈和怒恨統統說出來。可以向自己的親人或好朋友訴說,也可以用筆把它寫出來。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可以有暗示調節、放松調節和呼吸調節等方式。暗示調節 心理學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對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內部語言可以引起或抑止不好的心理和行為。自我暗示即通過內部語言來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著急等等,以此來緩解心理壓力,調節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