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注射用甲氨蝶呤在使用時需注意其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以防止潛在的毒性或藥效降低。首先,避免與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如乙醇,同時使用,因為這可能增加肝臟毒性。當本品引起尿酸水平上升時,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應調整別嘌呤醇劑量。
2、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時,應在住院監控下進行,以防止嚴重副反應。注射時間不宜超過6小時,以減少腎臟毒性風險。在注射后2-6小時內,可肌肉注射甲酰四氫葉酸鈣,每6小時1次,可能需要注射1-4次,以減輕或預防副作用。對于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使用本品期間應避免懷孕和哺乳,以保護胎兒和新生兒的健康。
3、使用注射用甲氨蝶呤時,首先將其用2毫升的注射用水溶解,以便進行靜脈、肌內、動脈或鞘內注射。針對急性白血病的治療,推薦的劑量為肌肉或靜脈注射,每次10到30毫克,每周1到2次。兒童患者則以每日20到30毫克每平方米的體表面積計算,同樣每周一次,劑量應根據骨髓狀況進行調整。
4、大劑量甲氨蝶呤療法易致嚴重副反應,須經住院并可能隨時監測其血藥濃度時才能謹慎使用。滴注時不宜超過6小時,太慢易增加腎臟毒性。大劑量注射本品2~6小時后,可肌肉注射甲酰四氫葉酸鈣3~6mg,每6小時1次,注射1~4次,可減輕或預防副作用。【孕婦及哺乳婦女用藥】應用本品期間禁懷孕及哺乳。
5、藥代動力學特性:當注射用甲氨蝶呤劑量小于30mg/m2時,口服吸收良好,一般在1-5小時內血藥濃度達到峰值。肌內注射后,血藥峰時間在0.5-1小時內。藥物的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50%,盡管通過血腦屏障的量很少,但鞘內注射后則會有相當一部分進入全身循環。
6、甲氨蝶呤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療多種癌癥,其用法根據具體疾病有所不同。首先,針對白血病,成人口服劑量通常為每日5mg至10mg,總量約50mg至150mg,兒童的劑量為每日5mg至5mg。對于絨毛膜上皮癌等疾病,成人口服或肌注劑量為每日10mg至20mg,總量80mg至100mg,亦可進行靜脈滴注,療程為5至10天。
甲氨蝶呤是一種具有廣泛作用的藥物,尤其在腫瘤治療領域,它被用于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其主要的不良反應集中在胃腸道,可能導致胃腸道不適。為了減輕這種細胞毒性,建議在使用甲氨蝶呤時,同時服用甲酰四氫葉酸鈣來緩解副作用。
甲氨蝶呤有一定的副作用,主要表現為骨髓抑制,比如可以引起白細胞降低,再有可以引起肝臟損害,可以導致肝功轉氨酶升高等。長期服用可能會引起肝纖維化,所以一定要選對適應證,在醫生的指導下來服用,而且要定期監測血常規、肝功、腎功等指標。
甲氨蝶呤主要用于惡性腫瘤患者,較嚴重副作用是導致患者出現骨髓抑制。甲氨蝶呤的血液系統毒性應引起高度重視,可導致患者出現白細胞下降、粒細胞缺乏、血小板下降。長期使用甲氨蝶呤可出現骨髓抑制,進而影響免疫功能,患者可發生感染性疾病。
但這個藥有可能會導致胎兒死亡,或者是先天畸形,所以孕婦是要禁用的。如果長期使用有可能會產生肝毒性,主要的表現就是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所以如果需要長期用藥,一定要定期回醫院進行檢查,部分患者可能還需要進行這個肝活檢。
1、同年,王守林在《Int J Cancer》上發表了";Efficient Activation of Aflatoxin B1 by Cytochrome P450 2A13, An Enzyme Predominantly Expressed in Human Respiratory Tract";,探討了細胞色素P450 2A13在人類呼吸系統中高效激活黃曲霉素B1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