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中國科研者在國際知名期刊Plant Physiology(植物生理學)上發表了超過兩千篇論文,這顯示了我國科學家在植物生物學領域的深厚實力和廣泛影響力。作為植物學界的權威老牌期刊,Plant Physiology以推動植物生物學的整體進步為己任,熱衷于刊載從分子層面到生物體整體以及與生物和非生物環境交互的創新研究。
Chemical Science,這本期刊,具有國際聲譽,影響因子近年來穩定在8-9分左右,2021年達到了969,預計2022年將穩定在4左右。它在中科院分區中被評為大類學科1區Top,小類學科化學綜合2區,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JCR分區最新版顯示,它屬于CHEMISTRY, MULTIDISCIPLINARY的Q1區。
Food Chemistry在中科院分區中被歸類為頂級1區期刊,其全球范圍內的投稿量穩定在每年2000篇以上,特別對中國作者開放,顯示出對中國學者的友善。據統計,2019年中國作者在此刊的貢獻占比高達40.811%,其中江南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機構表現出色。
1、張春義教授在植物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他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中,與Liang Qiuju等人合作,揭示了EMB1211在擬南芥胚胎發育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對葉綠體生物生成的影響,該研究已被《植物生理學》接受發表(Physiologia Plantarum, in press)。
2、張春義,1967年11月出生于江西宜春,2003年6月獲得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嘉興學院中文系的副教授。他在學術領域有著豐富的成果,曾在《文學遺產》、《浙江大學學報》等知名期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為理解宋詞與理學的關系提供了深入的理論支持。
3、因為這2篇論文都是從水作為包容性的自然意象的角度來進行分析、探討的,而姚星和孫太玉二人則分別從山水意象和黃河意象的方面來探究詩人李白的生命精神,以及山水意象、黃河意象的建構對李詩詩風的影響的。
葉德是一位在植物學領域具有很高影響力的科學家,他的代表性論文涵蓋了多個關鍵的生物學問題,尤其是關于植物生殖細胞的發育和功能。以下是對葉德部分代表性論文的總結,它們展示了他在植物細胞命運調控、發育基因的遺傳和分子鑒定方面的深入研究。
2008年,李運合與合作者在《植物生長調節》上探討了芒果子葉段中不定根形成的兩種誘導模式,以及與極性生長素運輸的關系,為理解植物不定根形成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