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依據這兩個前提,在理論上已足證明常變是道德必然的性質,從(一)講起來,宇宙間并沒有常住的狀態;所以道德本體也是不住的變化。從(二)講起來,宇宙間沒有絕對獨立的事物;道德既然關聯外界,還要順應一切;所以不得不跟著它變。 就是在事實上面,也很容易看出這種情形。道德本由人造。
2、主心主物的哲思,依我外行人看,實在把事情說得太嫌簡單,太嫌容易,太嫌分明了。實有的只是渾然之感。就論這一次秦淮夜泛罷,從來處來,從去處去,分析其間的成因自然亦是可能;不過求得圓滿足盡的解析,使片段的因子們合攏來代替剎那間所體驗的實有,這個我覺得有點不可能,至少于現在的我們是如此的。
3、“五四”運動爆發后,俞平伯參加北大學生會新聞組,在北京街頭散發傳單、從事宣傳鼓動工作。并在《新潮》第1卷上發表了《中國神圣思想的一種主張——嚴禁陰歷》和《我的道德談》等文,竭力反對封建的神圣思想和三綱五常。又撰寫了《社會上對于新詩的各種心理觀》一文,分析、批評當時反對新詩的社會論調。
4、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注 展開全部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俞平伯 作者簡介 俞平伯(1900~1990),祖籍浙江德清,出生于蘇州。原名俞銘衡,字平伯,現代詩人、作家、紅學家。他畢業于北京大學,積極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后任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學院等院校教授。
1、以下是俞平伯先生的主要作品目錄,涵蓋了詩文理論、古代文學研究、詞曲分析以及對《紅樓夢》的深入探討。首先,我們看到《俞平伯(代前言)》,這是作者對自己作品的概述,可能包含了創作理念和學術追求的介紹。接著是現代詩文論,探討了白話詩的發展條件和當時社會對新詩的認知。
2、俞平伯的詩(愚庵)、俞平伯的新詩集(沈從文)、《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節錄)(朱自清)等,探討了他的詩歌創作與新文學運動。
3、主要作品有詩集《冬夜》、《古槐書屋間》,散文集《燕知草》、《雜拌兒》。
4、如果你對個人歷史有所追求,可以研究黃遵憲的《人境廬內:黃遵憲其人其詩考(精)》,或是張學東的小說評論集《應酬:張學東短篇小說名家點評(1999-2009)》。
5、俞平伯是“五四”以來集“作家”與“學者”于一身的著名人物之一。作為一位作家,他的詩歌與散文卓有成就;作為一位學者,他博學宏通,著作等身。俞平伯的古典文學研究活動,和他的創作活動一樣,都是在當時時代潮流影響下開始的。
周汝昌,我國著名紅學家,是繼胡適等諸先生之后,新中國研究《紅樓夢》的第一人,享譽海內外的考證派主力和集大成者。1918年3月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鎮。燕京大學西語系畢業,曾就教于華西大學、四川大學。
紅學家主要指的是對《紅樓夢》這部古典名著進行深入研究、探討的專家學者。著名的紅學家包括俞平伯、周汝昌、劉心武等。 俞平伯:他是現代紅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俞平伯紅樓夢論文集》等作品。
劉心武,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和紅學研究者,以《班主任》和《鐘鼓樓》等作品廣為人知,90年代后在《百家講壇》推廣紅學,對普及紅學起到了推動作用。
胡適:中國現代學者、作家,曾提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治學方法。 魯迅: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對于《紅樓夢》的研究和評論有很深的造詣。 吳宓:清末民初學者,曾經對《紅樓夢》進行過深入研究。 俞平伯:中國現代著名紅學家、詩人、散文家,在紅學研究方面頗有建樹。
劉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紅學研究家。筆名劉瀏、趙壯漢等。曾任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理事、全國青聯委員等,并加入國際筆會中國中心。其作品以關注現實為特征,以《班主任》而聞名文壇,其長篇小說《鐘鼓樓》曾獲得茅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