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敏春芳的研究成果豐富多樣,她的學術論文涉及敦煌學的多個領域。在2007年的《敦煌研究》第三期,她深入探討了敦煌愿文中的同素異序詞,展示了其在古代文獻中的獨特運用。在《敦煌學輯刊》2006年第4期,她分析了愿文中名詞加綴的雙音詞,揭示了其語言結構與意義的關聯。
研究方向結合了傳統古代文學與西北民族地域文學,旨在發掘和研究這片地域的文學遺產,展現多民族融合的文學特色。另一方向是“古代文學典籍整理與研究”,由多洛肯教授主導,張秀清、敏春芳、陳爍等學者為學術骨干,團隊成員包括安麗卿和丁沂璐講師。
曾良的研究成果豐富多樣,他的學術論文主要集中在古漢語和敦煌文獻研究領域。以下是他的部分代表作:在《古漢語研究》2000年第1期,他發表了《詞語零札》一文,探討了漢語詞匯的歷史發展。
他的學術論文發表數量眾多,共計50余篇,其中包括參與編寫教育部“面向21世紀新教材”《中國古代文學》(高等教育出版社)。此外,他還參與了《古代小說鑒賞辭典》等多部書的撰寫,展示了其深厚的學術底蘊。
主要從事漢語詞匯史、語源學、佛教文獻、漢語俗字學、訓詁學和敦煌學研究。
年晉升為副教授,成為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同時為廈門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漢語史、語源學、佛教文獻、漢語俗字學、訓詁學和敦煌學,發表學術論文六十余篇,出版學術專著包括《敦煌文獻字義通釋》(2001)和《校讀研究》(2003)等5部。
在學術道路上,曾良不斷晉升,2000年晉升為副教授,2006年晉升為教授。他現為廈門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的博士生導師,同時在廈門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在專業領域,他活躍于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擔任理事職務。
為時已晚之感;有的似乎察覺到了,但是卻不明晰;有的則深陷其中。
金雅聲束的《英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獻與吐蕃早期文化》, 深入探討了吐蕃早期的文化特色。《西望陽關有故人——敦煌藏文寫卷述要》揭示了敦煌藏文文獻的獨特魅力。對于古碑石刻的研究,如《云南麗江吐蕃古碑釋讀札記》和《青海玉樹地區貝考石窟摩崖吐蕃碑文釋讀》, 揭示了吐蕃的歷史遺跡。
敦煌古藏文文獻探索集目錄是針對敦煌藏文文獻的一次系統整理與深入研究,旨在挖掘和解讀這些文獻背后的歷史、社會、經濟、法律等多方面信息。目錄由多部分組成,詳細地闡述了文獻的分類、內容和研究價值。接下來,我們將對目錄中的各個部分進行概述和簡要解釋。
由金雅聲和束錫紅兩位學者共同主編的敦煌古藏文文獻論文集圖書,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7年10月1日出版。這部作品共分為兩冊,共計987,000字,為讀者提供了詳盡的研究資料。最初的印刷時間是在2007年8月1日,所使用的紙張類型是膠版紙,確保了書籍的品質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