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8]黃惠忠.固體催化劑的研究方法第九章表而分析方法(上)。
刺激響應性聚肽納米材料及其腫瘤藥物遞送中的應用 摘要討論了刺激響應性聚肽納米材料在癌癥納米藥物領域的潛力,綜述了此類材料的設計、制備及其在生物學和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包括pH、還原和光響應性。強調了這些刺激響應性聚肽納米復合物在克服癌癥納米藥物體內給藥生物障礙的應用前景。
綜上所述,王遠教授及其團隊在納米材料領域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涵蓋了納米粒子的合成、性質研究、催化應用以及復合材料設計等多個方面,為推動納米科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大氣污染治理過程中,單獨利用納米光催化技術的效果并不是特別明顯,因此,在治理大氣污染過程中,相關人員應將納米光催化技術與其他先進的大氣凈化技術進行有效結合,提高大氣污染治理效果,保證人們生活健康。
1、相轉移催化技術作為20世紀70年代初嶄露頭角的有機合成反應創新技術,主要應用于非均相反應體系,它的一大優勢在于能夠在溫和的反應環境中提升反應速率,簡化操作流程,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因此備受矚目。本書深入剖析了這一技術的原理及其廣泛應用。全書分為三個部分,共14章。
2、在反應中使用一種能將反應實體從一相轉移到另一相的相轉移催化劑,使實體與底物相遇而發生反應的一種方法。
3、相轉移催化劑主要分為有機相轉移催化劑和無機相轉移催化劑兩大類。有機相轉移催化劑以季銨鹽、季磷鹽等為代表,這些催化劑能夠有效促進有機相和無機相之間的反應。無機相轉移催化劑則主要包括金屬鹽和金屬氧化物等,它們在無機物的轉化和合成反應中起到關鍵作用。
4、季銨堿: 具有與氫氧化鈉相似的堿性,易溶于水且吸濕性強,是相轉移催化中的重要組分。 季膦鹽: 這類催化劑也是相轉移反應中的一個類別,它們在特定反應中展現出良好的催化性能。每種催化劑的選擇取決于具體的化學反應條件和需求,它們通過改變反應體系的相態,極大地促進了化學反應的效率和選擇性。
蘭尼鎳的生產方法被Murray Raney于1925年申請專利,專利號為1563587,發布于1925年12月1日。[3]蘭尼鎳的生產方法和性質在學術界有著深入的研究。Gerhard Ertl和Helmut Knö;zinger編輯的《Preparation of Solid Catalysts》一書詳細介紹了蘭尼鎳的制備方法和性質。
^Raney, Murray (1927). Method of producing Finely Divided Nickel. US Patent 1628190, issued 1927-05-^《中國大百科全書·化學卷》金屬催化劑條目^ [1] 薩巴捷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的演講。
(1)仲丁醇脫氫法 有氣相和液相脫氫兩種方法。氣相脫氫用鋅銅合金或氧化鋅作催化劑,溫度400~500℃,常壓;液相脫氫用蘭尼鎳或亞鉻酸銅作催化劑,溫度150℃。液相脫氫反應溫度及能耗較低,產率較高,催化劑壽命長,分離工藝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