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
2、";端午";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晉周處的《風土記》,這成為現代人了解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重要參考文獻。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包括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歷史人物,以及與惡日禁忌、夏至等相關的觀點。 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起源于古百越族舉行龍圖騰崇拜的活動。
3、吃粽子 粽子又稱“角黍”,“筒粽”,在晉代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在當時,粽子還用作禮尚往來之物。如今,粽子的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東亞及東南亞等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