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王日庠:《中美關系向何處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 宮力:《深度透視中美關系熱點》,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2009年形勢與政策論文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周邊安全形勢與中國安全戰略選擇》,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形勢與政策參考文獻如下:王日庠:《中美關系向何處去》,第119頁、167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宮力:《中美關系熱點透視》,第286頁~287頁,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2009形勢與政策論文》,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周邊安全形勢與中國安全戰略選擇》,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
王日庠,《中美關系向何發展》,第119頁、167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 宮力,《中美關系熱點透視》,第286頁至287頁,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2009形勢與政策論文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周邊安全形勢與中國安全戰略選擇》,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篇一 《當代大學生應加強以民族精神為核心的愛國主義教育》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道德涵蓋的內容都會發生質的變化,但無論如何變遷,愛國主義始終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永恒不變的主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對高校大學生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和作用。
中俄關系形勢與政策論文篇1 淺談中俄關系 如今中國周邊的國際形勢十分嚴峻,中國所面臨的國際關系也日趨復雜,每天打開電視,各種新聞節目總是將目光聚焦到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摩擦上。臺海問題,中日關系,釣島局勢,南海問題,中印邊界,讓我們這些平民百姓聽了都頭皮發麻。
中俄關系的歷史沿革與當前形勢 中俄關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蘇聯時期,當時中蘇關系曾經歷蜜月期,但后來由于意識形態分歧和地緣政治競爭而變得緊張。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國際地位,中俄關系開始逐漸恢復。
總之,中俄關系的雙面性是客觀存在。對中國而言,關鍵還是要更新外交思維,逆轉根深蒂固的“一好百好”外交習慣,涵養更為現實和理性的大國利益外交。
日本和澳大利亞加強軍事合作。與此同時,中俄關系雖然表面穩定,但也存在潛在的風險。美國和歐洲國家之間的關系出現裂痕,但他們也在尋求與中國更緊密的聯系。歐洲國家希望中國保持穩定,以便他們能夠繼續在中國市場上獲益。盡管中國在經濟和其他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它仍需努力縮小與領先國家的差距。
大國關系的相對平穩發展是中國周邊繼續保持緩和的基礎 中國周邊地區是大國利益交匯之地,中、美、俄、日、印對地區總體形勢發展影響舉足輕重。盡管上述國家關系有密有疏,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彼此利益相互交織,在競爭中力求保持合作,避免迎頭相撞。
1、他試圖為中國建立新的對外關系原則和適應性的策略,但他的思想充滿了矛盾。他認識到了時代的變化需要中國進行變革,但又無法從體制上甚至文化上進行根本性的變革。
2、李鴻章在對外交涉中,逐步摸索慢慢地確立了“力保和局,維護國權”的外交方針,為確保這一方針的實施,就必須講究外交策略。當時國際上盛行的外交策略種類繁多,有均勢主義、同盟外交、國際孤立、泛民族主義、門羅主義等等。李鴻章主要采取了“誠信待夷”和“以夷制夷”兩外交策略。
3、李鴻章首先建議朝鮮與各國建交通商。1881年,美國要求與朝鮮通商,李鴻章力促朝美雙方預定了條約內容。之后,德、英等國都效法與朝鮮訂約,肯定了中國在朝鮮的宗主國地位。加強了清政府對朝鮮的控制,但是同時,日本也在抓住各種時機將勢力逐步滲入朝鮮,李鴻章對此認識不足,出現了很多重大失誤。
4、盡管洋人說,面對強大的威脅,李鴻章依然能談出一個明顯存有抵抗態度的條約,是一件“值得驚詫”的外交事件,但從煙臺回到直隸總督府的李鴻章還是因為賠款和開放口岸而背上了賣國的罪名。 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之戰,是李鴻章一生遇到的最大的挫折———“海軍費絀,設備多不完,惟鴻章知之深。
5、第二個貢獻,則是李鴻章利用國際輿論的影響,使得日本不得不 將遼東半島還給中國 。他一面與日本磋商合議,一面將日本所提出的要求條款通知北京各外國公使,以激動各國的嫉妒心,引起干涉,迫使日本將遼東半島退還給中國,日本暫時無力抵抗,也只得服從。
6、屈辱外交”。本書專門探討李鴻章如何在內外交困的困境中,以外交手段與列強周旋,同時在國內面對腐敗無能的統治者和官員,竭盡全力維護清朝這個已處于衰敗邊緣的王朝。他以堅韌不拔的努力,試圖為王朝爭取一絲茍延殘喘的機會,盡管面臨的挑戰巨大,他的外交策略始終圍繞著如何在內外壓力下維系王朝的存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