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簡介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出生于江蘇丹徒,是中國著名的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被譽為“中國現代橋梁工程的奠基人”。他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全國政協副主席、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2、茅以升學成回國后,先后任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教授,南京東南大學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天津北洋工學院院長兼教授,江蘇省水利局局長,交通部中國橋梁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北方交通大學校長等職。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主持修建我國第一座公路鐵路兼用的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
3、茅以升先生,1896年生,江蘇省鎮江市人,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唐山工業專 門學校畢業、1917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學位,1921年獲美國加利基理 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
4、茅以升 主持修建錢塘江公鐵兩用橋 同濟大學的 范立礎 院士 主要研究橋梁抗震 李國豪(已故) 院士 向海帆 院士 主要研究橋梁抗風 林元培 院士 上海市政院 曾慶元 院士 鐵路橋梁 方秦漢 院士 中鐵大橋設計院 陳新 院士 南京長江大橋設計者之一。
5、茅以升,江蘇鎮江籍,字唐臣,生于1896年1月9日,逝于1989年11月12日,是我國著名的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和工程教育家。 在上世紀30年代,他主持設計并組織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大橋,這座大橋不僅在我國橋梁建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展示了茅以升在鐵路橋梁領域的卓越貢獻。
6、茅以升是我國近代橋梁事業的先驅以及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蘇鎮江人。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竺可楨(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浙江大學前校長。
2、作者簡介:竺可楨(1890.7--1977),又名紹榮,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今屬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當代著名地理學家、氣象學家和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學校長。1921年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地學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
3、竺可楨(1890年8月22日-1974年)是中國現代科學巨匠之一,著名物理學家和教育家,被譽為“中國物理學之父”。竺可楨畢業于清華大學,后留學美國,先后在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和從事科研工作。回國后,他在清華大學擔任物理系主任和校長,為中國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4、竺可楨(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國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當代著名氣象學家、地理學家和物候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
5、竺可楨,又名紹榮,字藕舫,漢族,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今屬上虞縣)。當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氣象學家和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
竺可楨是著名的地理學家、氣象學家、教育家。竺可楨(1890—1974),近代著名氣象學家、教育家。在抗戰期間,作為浙江大學校長的竺可楨領導學校千里跋涉四次西遷,并將浙大建設成為蜚聲海內外、被譽為“東方劍橋”的中華名校。
竺可楨是我國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當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建國前他先后執教于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東南大學和中央大學,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1936年出任浙江大學校長。
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竺可楨: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先后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
竺可楨(1890—1974),又名紹榮,字藕舫,漢族。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和愛國教育家,當代聞名的科學家、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人。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上虞。竺可楨1910年公費留美,入伊利斯諾大學農學院學習。
竺可楨,中國現代著名地理學家、氣象學家、教育家。他的一生,充滿了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國家、民族的深厚情懷。竺可楨,生于1890年,浙江紹興人。早年畢業于上海及唐山路礦學堂,后留學美國,就讀哈佛大學研究院,專攻氣象學。1918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