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玄學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重要流派,源于道家的哲學思想。它以《老子》和《莊子》為主要理論來源,探討宇宙的本質和人類存在的意義。玄學“玄”字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表示道的深遠微妙。
玄學學術要旨 玄學是對道家的表達 。可以說玄學是道家的一種分支或改進。魏晉之際,玄學含義是指立言與行事兩個方面,并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遠為玄遠曠達。“玄遠”,指遠離具體事物,專門討論“超言絕象”的本體論問題。因此,浮虛、玄虛、玄遠之學可通稱之為玄學。
玄學的學術要旨是討論“超言絕象”的本體論問題,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魏晉玄學討論的中心問題是“本末有無”問題,即用思辨的方法討論關于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據的問題。 在哲學上,玄學主要以有無問題為中心,形成了玄學上的貴無與崇有兩派。
玄學是魏晉時期取代兩漢經學思潮的思想主流。 玄學即“玄遠之學”,它以“祖述老莊”立論,把《老子》、《莊子》、《周易》稱作“三玄”。道家玄學也是除了儒學外唯一被定為官學的學問。學術要旨 玄學是對道家的表達 。可以說玄學是道家的一種分支或改進的一種。
玄學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于魏晉。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的一種哲學、文化思潮。其主要的思想基礎和學術要旨是對道家的表達 。可以說玄學是道家的一種分支或改進。總體來說,玄學的主要部分是道家,次要部分是儒家。
學術要旨 是對道家的表達 。可以說玄學是道家的一種分支或改進。“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言道幽深微妙。
在哲學上,主要以有無問題為中心,形成玄學上的貴無與崇有兩派。貴無派主張“以無為本”,認為萬有統一于一個共同的本體“道”或“無”,世界萬物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因為有這個本體,形形色色的宇宙萬物,都是這個本體的表現,即所謂“天地萬物皆以無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