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在莫斯科大學,柯爾莫哥洛夫聽大數學家魯津(N.N.Luzin,1883—1950)的課,且與魯津的學生亞歷山德羅夫(P.S.Alexandrov,1896—1982)、烏里松(P.S.Urysohn,1898—1924)、蘇斯林(M.Y.Suslin)等有了學術上的頻繁接觸。在魯津的課上,這位一年級的大學生竟反駁了老師的一個假設,令人刮目相看。
數學家簡介之蘇聯數學家柯爾莫果洛夫 這是蘇聯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也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在實分析,泛函分析,概率論,動力系統等很多領域都有著開創性的貢獻,而且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數學家。特別的用兩次的時間來介紹他,因為Kolmogorov不僅作為數學家很傳奇,更是有著豐富多彩經歷。
前蘇聯的優秀科學家主要有:數學方面:龐特里亞金、魯金、阿諾爾德、什尼列爾曼、布赫夕太勃、巴爾巴恩、柯爾莫洛科夫、閔可夫斯基 物理學方面:朗道,庫爾查托夫、維塔利·拉扎列維奇·金茲堡、列別捷夫 化學方面:門捷列夫、羅蒙索諾夫。
拉格朗日 約瑟夫·拉格朗日(Joseph-Louis Lagrange,1736~1813)全名為約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法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1736年1月25日生于意大利都靈,1813年4月10日卒于巴黎。他在數學、力學和天文學三個學科領域中都有歷史性的貢獻,其中尤以數學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
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求得π=14,并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鉆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1415926與1415927之間。
1、柯爾莫哥洛夫于1903年4月25日出生于俄國坦波夫省,他的早年生活充滿了挑戰。祖父是牧師,父親N.Kataev是農學家,曾因革命而流放,后在戰斗中犧牲。母親則因難產去世,柯爾莫哥洛夫由姨媽撫養長大,她灌輸他熱愛學習和自然的觀念。
2、柯爾莫哥洛夫是20世紀最杰出的數學家之一。他的貢獻不僅限于數學領域,更在于他將概率論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在概率論的發展歷程中,柯爾莫哥洛夫的工作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他通過公理化的方法,使得概率論成為了現代數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一成就使他獲得了“概率論中的歐幾里得”這一美譽。
3、柯爾莫哥洛夫因其杰出成就,贏得了國內外極高的聲譽,他被選為眾多科學院的外國院士,成為英國皇家學會的外國會員,并榮獲多項國內外獎項,包括國際巴爾桑獎、匈牙利獎章、美國氣象學會獎章等。在國內,他更是榮獲了國家獎、列寧獎、勞動紅旗勛章等榮譽,他的貢獻在數學領域被廣為認可。
1、馮恩民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多個領域,包括拓樸布局優化、經濟分析與優化決策、最優控制與系統辨識、科學與工程中的優化算法以及專用碼頭設計與科學管理。在衛星儀器艙布局問題上,他應用了集值映射與凸集分離定理,構建了具有多種性能約束的優化模型,解決了NP困難問題,并開發了全局收斂的優化算法。
2、馮恩民的研究著作和論文涵蓋廣泛,其中包括:《現代工程數學手冊》(華中工學院出版社, 1986年),涉及群及其表示和幾何規劃等內容。《數學模型引論》(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1年),以及后續的《數學模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涉及不可微最優化和優化中的ABS方法引論。
上海師范大學是上海市重點建設高校,現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那么上師大理數學院的“計算數學”究竟是考什么呢?一起來看看吧。
應用數學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數學基礎、突出的創新能力的研究生,要求學生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及時跟蹤學科發展動態;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能流利閱讀專業文獻,有較好的聽說寫譯綜合技能。
數學基礎研究的是邏輯或集合論中的問題,它們是數學的語言。邏輯與集合論領域思考的是數學本身的執行框架。在某種程度上,它研究的是證明與數學現實的本質,與哲學接近。數理邏輯和基礎(Mathematical logic and foundations)數理邏輯是這一部分的核心,但是對邏輯法則的良好理解產生于它們第一次被使用之后。
參編和主編了《教學能力分析》(科普)、《初中數學奧林匹克》(北京師大)、《初中數學教學》(冶金工業)三本教學用書。課堂教學上,奉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思維為主線的教學思想,總結出“導、探、練、總”的教學模式,并發表在《中小學教學研究》(安徽大學)上。
第一次數學危機,是數學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發生于大約公元前400年左右的古希臘時期,自根號二的發現起,到公元前370年左右,以無理數的定義出現為結束標志。
上海師范大學是上海市重點建設高校,現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那么上師大理數學院的“學科教學”究竟是考什么呢?一起來看看吧。
丘京輝,男,1947年8月出生于江蘇南京,祖籍廣東客家,畢業于1974年蘇州大學數學專業,現為該校數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他在泛函分析領域有深厚造詣,主持過江蘇省教育廳基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