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李潤霞,出生于1972年,中共黨員,擁有深厚的教育背景。她1994年畢業于沈陽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隨后在1998年和2004年分別獲得了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她的博士論文《高強度鑄造Al-Si-Cu-Mg合金固態相變研究》于2005年被評為遼寧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顯示出她在學術領域的突出成就。
李潤霞,1972年出生,中共黨員,1994年畢業于沈陽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1998年獲碩士學位,2004年獲博士學位。博士學位論文《高強度鑄造Al-Si-Cu-Mg合金固態相變研究》被評為2005年遼寧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晉升為副教授,2006年進入東北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過共晶Al-Si合金高溫力學性能的研究。
1、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主要研究材料的組成、結構、性能、加工工藝及其應用之間的關系。該專業旨在培養具備材料科學領域系統理論知識和高技能的高級人才。畢業生應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能,具備在材料研發、生產、質量控制、工藝設計和新材料開發等領域工作的能力。
2、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研究和開發新材料及其應用的學科。這個專業主要聚焦于材料的性能、制備、結構以及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以下是詳細的解釋:研究材料性能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核心在于理解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學性能、機械性能等。
3、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融合材料學、工程學與化學等領域的跨學科專業。此專業以材料學、化學與物理學為理論基礎,重點研究材料的組成、結構、加工工藝與其性能及應用。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探索及創新材料以推動社會進步的歷史,材料科學的不斷進步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1、李潤霞,出生于1972年,中共黨員,擁有深厚的教育背景。她1994年畢業于沈陽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隨后在1998年和2004年分別獲得了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她的博士論文《高強度鑄造Al-Si-Cu-Mg合金固態相變研究》于2005年被評為遼寧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顯示出她在學術領域的突出成就。
2、李潤霞,1972年出生,中共黨員,1994年畢業于沈陽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1998年獲碩士學位,2004年獲博士學位。博士學位論文《高強度鑄造Al-Si-Cu-Mg合金固態相變研究》被評為2005年遼寧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晉升為副教授,2006年進入東北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過共晶Al-Si合金高溫力學性能的研究。
1、該專業課程包括《材料熱力學》、《材料力學性能》、《金屬材料學》、《金屬物理基礎》、《腐蝕及防護》等。就業方向主要為工業類企業,如金屬材料的設計與制造、產品研發、材料生產組織、生產技術、材料檢測、失效分析、技術管理、質量管理等崗位,科研類單位如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開發研究等。
2、金屬材料工程課程涵蓋了《材料熱力學》、《材料力學性能》、《金屬材料學》、《金屬物理基礎》、《腐蝕及防護》、《金屬學》、《金屬工藝學》、《材料工程基礎》、《熱處理工藝及設備》、《材料固態相變》、《材料分析技術》、《金相技術》等內容。
3、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專業代碼是080405,開設課程有:材料熱力學、金屬學、材料力學性能、材料分析技術、金屬材料學、材料成型加工工藝與設備、計算機在材料工程中的應用等。
4、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金工實習、專業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專業課程設計、專業綜合實驗、畢業設計等。金屬材料工程專業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學位為工學學士。
1、每年,他指導4至5名本科生完成畢業論文,指導的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材料加工,其中多名已畢業研究生因其優秀表現榮獲優秀畢業生榮譽。在科研方面,酈劍教授的專長在于材料加工,致力于新材料和新工藝的開發,材料表面工程,磨損防護,以及金屬與陶瓷復合材料的制備。
劉宗昌,內蒙古科技大學教授,1940年生于河北省玉田。1965年畢業于北京鋼鐵學院金屬學系。現任中國熱處理學會理事,以及《金屬熱處理》、《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熱處理技術與裝備》等雜志編委會委員。1992年榮獲冶金部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1993年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并獲獎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金屬固態相變理論是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重要內容,對于從事金屬材料工程的科技人員來說,掌握該理論就像擁有了一把鑰匙。金屬固態相變理論對于理解金屬材料的性質和行為至關重要,因此,本書作為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將幫助學習者深入理解這一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