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篇幅方面,論著類文章不超過3000字(含摘要、圖表和參考文獻),綜述類則控制在3500字以內。摘要應簡潔明了,提供中英文對照,突出文章關鍵信息,且應獨立完整,不包含圖表和非公知符號。題名要求簡明、準確,符合檢索標準。作者應清晰列出,包括姓名、工作單位、職稱等信息,并遵循特定格式。
2、中華腫瘤防治雜志投稿須知 基本要求:文稿內容需新穎,具備先進性、科學性、邏輯性,觀點鮮明,數據準確,結論清晰,文筆流暢,用字規范。文章結構需層次分明。排版格式:請使用Word文檔,設置5倍行距,字體為小4號。
3、在投稿腫瘤預防與治療相關文章時,請務必遵循以下要求:首先,作者需提供所在單位出具的介紹信,并在信中詳細說明作者身份、文稿內容、排名以及知識產權歸屬情況,以確保審核的準確性。其次,對于稿件的原創性,請注意避免一稿兩投。每篇稿件需支付30元的稿件處理費,支付后,我們將立即提交編委進行審稿。
4、投稿指南如下:請通過電子郵件提交稿件,并同時附上單位介紹信和審稿費,以及兩套照片。如無法使用電子郵件,紙質稿件需提交三份,其中一份為打印稿,其余兩份為復印件。照片圖需至少提供兩套,確保字跡清晰,英文摘要和參考文獻需隔行打印。
5、投稿須知作品內容來稿內容、字數不限,任何形式皆可,如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評論、論文、游記等。投稿作品必須出自原創,并且在中國期刊網首發,不得作假,一經發現,將取消作者的投稿資格,情節嚴重者,將在首頁進行公布。
一是超速離心法,這是目前外泌體提取最常用的方法 。此種方法得到的外泌體量多,但是純度不足,電鏡鑒定時發現外泌體聚集成塊, 由于微泡和外泌體沒有非常統一的鑒定標準,也有一些研究認為此種 方法得到的是微泡不是外泌體 。
外泌體,直徑約為30-150納米的脂質雙分子結構的胞外小泡,廣泛存在于多種生物體液中,攜帶有多種蛋白質、脂類、RNA等重要信息。它們不僅在細胞與細胞間的物質和信息傳遞中起重要作用,還有望成為多種疾病的早期診斷標志物或作為藥物的天然載體用于治療。
目前,已知的外泌體有三種類型:外泌體、脫落微泡和凋亡體。其中,外泌體是細胞的多泡體與胞質膜融合后釋放的,直徑約為30-150nm;脫落微泡直徑大約為50-1000nm,直接從胞質膜脫落;凋亡體是死亡細胞釋放的相對較大的囊泡,直徑約為1000-5000nm。
外泌體也展現出在癌癥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以及液體活檢中的應用前景,包括靶向特定的細胞類型、遞送特定的miRNA或小干擾RNA有效負荷等。在商業領域,外泌體的研究引起了大型制藥公司的興趣,包括外泌體藥物、外泌體診斷以及外泌體藥物遞送等。
本書詳盡介紹了神經腫瘤病理學的各個方面,內容涵蓋導論、中樞神經系統腫瘤(CNS腫瘤)、周圍神經系統腫瘤(PNS腫瘤)以及眼鼻部神經源性腫瘤,共分為二十三章。這些章節建立在作者單位提供的豐富一手資料基礎上,包括6033例CNS腫瘤和1200例PNS腫瘤的病理分析,以及來自全國會議和學術交流的寶貴資源。
該書以疾病本質為核心,詳細闡述了診斷標準、病理特征以及相關的遺傳學變異。其結構按照WHO全面的腫瘤及亞型分類,涵蓋了疾病的具體信息,如ICD-O編碼、發病率、年齡和性別分布、病發部位、臨床表現、病理學特征、遺傳學特征以及預后因素等。內容全面且深入,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神經源性腫瘤的病理生理主要涉及診斷過程中的多個方面,以確定頸部腫塊的原因和性質。首先,詳細詢問病史至關重要,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癥狀表現、治療經歷以及全身癥狀,如鼻、咽、喉、口腔器官受累或發熱、消瘦等。臨床檢查中,醫生會關注兩側頸部的對稱性,檢查局部腫脹和可能的瘺管。
1、圖片格式需要IIF或JPG格式。半條形圖寬度小于5cm,普通條形圖寬度小于11cm。在圖表順序和標題中使用小五個黑色,并在它們之間留一個空格。一般在圖的空白處。標題應該在標題之后。在每張構圖的右下角,應標明每張構圖的序號。
2、標題應該在標題之后。在每張構圖的右下角,應標明每張構圖的序號。顯微鏡病理圖像應顯示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之間,手掌之間有一個字間距。
3、圖片格式需要IIF或JPG格式。半條形圖寬度小于5cm,普通條形圖寬度小于11cm。在圖表順序和標題中使用小五個黑色,并在它們之間留一個空格。一般在圖的空白處。
4、所用文獻按引用先后列于文末,并在文中引用處之右上角用小方括號標出序號,如“據Gerrity等[3]報道”。參考文獻的作者著錄至前3名,多于3名者則取前3名加相應文字的“等”;外國人按“姓+名”方式著錄,姓用全稱,名用縮寫。
1、腫瘤壞死因子(TNF)在炎癥反應中扮演核心角色,中和TNF的生物制劑已成為治療慢性炎癥和自身免疫病變的有效手段。近年來,研究揭示了TNF通過直接和間接途徑促進炎癥反應的機制。TNF不僅直接激活炎癥基因表達,還通過誘導細胞死亡、激發炎癥免疫反應和影響疾病發展,間接驅動炎癥反應。
2、在沒有靶細胞刺激的情況下,dCAR-T細胞分泌更高水平的T細胞增殖相關細胞因子IL-2,以及類似水平的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干擾素-γ(IFN-γ)。地西他濱作為一種DNA甲基轉移酶抑制劑,在美國已被批準用于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急性髓性白血病。
3、免疫細胞通過多種途徑發揮免疫抑制和抗炎功能,傳入神經纖維感知附近免疫細胞的炎癥產物,并向中樞神經系統發送信號。
4、另一篇綜述文章在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上對IL-17和IL-17產生細胞的保護和病理作用進行了全面綜述。IL-17家族包含6種結構相關的細胞因子,其中IL-17A因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促炎作用而受到關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