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沸石(zeolite)是一種礦石,最早發現于1756年。瑞典的礦物學家克朗斯提(Axel Fredrik Cronstedt)發現有一類天然硅鋁酸鹽礦石在灼燒時會產生沸騰現象,因此命名為“沸石”(瑞典文zeolit)。在希臘文中意為“沸騰”(zeo)的“石頭”(lithos)。此后,人們對沸石的研究不斷深入。
2、澳大利亞沸石對于鉛、汞、鎘和鋁等重金屬的吸收尤為顯著,同時也能夠吸收放射性核素銫13鍶90和氡,盡管砷的吸收可能不是永久性的,但它可以在分子篩結構中停留足夠長的時間,通過胃腸道離開身體。在分子結構方面,沸石的內部空腔內包含一個由陽離子和水分子占據的多孔開箱工作晶體結構。
3、沸石是沸石族礦物的總稱,是一族含水的堿或堿土金屬鋁硅酸鹽礦物。1756年由瑞典礦物學家在冰島玄武巖杏仁體內發現沸石,對其晶體加熱具明顯泡沸現象,故得此名。
4、目前,已發現40種天然沸石礦物,但只有方沸石、菱沸石、斜發沸石、毛沸石、濁沸石、絲光沸石、鈣十字沸石等較為常見。我國已發現有斜發沸石、絲光沸石、堿菱沸石、鈣十字沸石等10多種天然沸石,被大量利用的只有斜發沸石和絲光沸石。人工合成沸石已達數百種,幾十種結構。
5、沸石分為兩類:人造沸石,如磺酸化聚苯乙烯,和天然沸石,主要成分是鋁硅酸鈉。這兩種類型的沸石在實際應用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被廣泛用作吸附劑和干燥劑,有助于去除氣體中的雜質和水分。此外,沸石還是催化劑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化學反應的進行。在洗滌劑領域,沸石也有助于提高清潔效果。
6、關于zeolite沸石系統,它與柏林系統高度兼容,為珊瑚缸的優化提供了額外支持,盡管不是必需的,但能顯著提升珊瑚的健康狀況和飼養的便利性。沸石系統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減少珊瑚缸內的代謝廢物。當高密度珊瑚飼養時,會產生有機碎屑、糞便、NOPO色素和毒素。
主要有基本常識,基本概念,制氧流程,制冷與液化,空氣的凈化,換熱,精餾,膨脹機,壓縮機與泵,儀表控制與氣體分析,安裝,小型空分設備的啟動、操作與維護,低壓空分設備的啟動、操作與維護,安全技術等。本書每部分、每個問題都有獨立性,閱讀時不必拘于書中安排的順序。
現代交換原理與技術的圖書目錄,涵蓋了通信網絡的多個核心領域。以下是各章節的主要內容概述:第1章介紹交換與通信網的基本概念,包括點對點通信系統、交換設備、通信網的工作方式和術語。探討了信息傳送模式和網絡分類,以及交換技術的發展趨勢。
TD-SCDMA無線網絡評估與優化圖書目錄概覽該圖書詳細探討了TD-SCDMA技術的各個方面,從標準發展到關鍵技術應用,再到網絡規劃與優化。以下是各章節的概要:第1章 TD-SCDMA概述1 TD-SCDMA標準的形成與與其他3G標準對比,以及產業鏈的演變和商用情況。2 系統介紹,包括網絡結構模型和核心網絡架構。
第4章,";制冷與低溫工程";,涉及人工制冷方法、冷藏設備、制冷運輸和現代空分裝置,引導學生理解低溫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第5章,";暖通空調";,講解空氣處理過程,室內空氣品質,以及地源熱泵和采暖系統的操作原理,提供了思考題和自測題,便于學生深化理解。
深入理解氮氣等溫吸脫附計算比表面積、孔徑分布的關鍵,旨在簡化理論和實踐應用,聚焦實際操作和結果解釋。首先,明確數據來源,氮氣等溫吸脫附曲線為真實數據,而比表面積、孔徑分布等參數是基于曲線的主觀分析結果。
我們拿到的數據,只有吸脫附曲線是真實的,比表面積、孔徑分布、孔容之類的都是帶有主觀人為色彩的數據。
氮氣等溫吸脫附曲線是測定比表面積、孔徑分布的關鍵工具。通過該曲線,我們可以計算出比表面積和孔徑分布,從而深入理解材料的微觀結構。本文將對氮氣等溫吸脫附曲線及比表面積、孔徑分布計算的基本概念、相互關系進行梳理,并簡述在實際應用中選擇計算方法及數據處理手段的要點。
BET比表面積測試法實用指南 BET(Brunauer-Emmet-Teller)比表面積測試法是氮氣等溫吸脫附曲線處理的一種方法。在氮氣等溫吸脫附過程中,通過分析P/P0=0.05~0.35區間內的數據,可以得到單層吸附量數據Vm,然后利用此數據計算出比表面積。
我們接觸的數據中,真正準確的是吸脫附曲線,而比表面積、孔徑分布、孔容等數據則帶有主觀性和人為色彩。有同學可能誤認為進行的是BET測試,其實他們做的是氮氣等溫吸脫附曲線,而BET僅是處理N2-Sorption isotherm中特定范圍數據(p/p0=0.05~0.35)的公式,得到單層吸附量數據Vm,進而計算比表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