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蘇軾曾悲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fēng)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蒸凄然北望。";(《西江月》)這是被貶黃州的第一個(gè)中秋月,蘇軾用“月明多被云妨”賦予明月悲劇色彩,寄托才高見妒、忠而被謗的人生悲嘆。蘇軾曾嘆月。
代表作是他在徐州任上寫的《浣溪沙》:“麻葉層層苘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蘺嬌語絡(luò)絲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炒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shí)黃?”這是多么溫馨恬然的田園風(fēng)光!這又一次拓展了婉約詞題材,使宋詞走出了花間小徑,融入生活,有了清新氣息和活潑生機(jī)。
蘇子曰:“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官場失意,政治低迷,子瞻淡定吟詠間,深刻的憂傷日漸明媚。好個(gè)“一蓑煙雨”,好個(gè)“任憑生”!閑適如此,率性如此,文字在這般曠達(dá)的駕馭下,似無半點(diǎn)雜質(zhì)的銀色月華,燦爛而博大,在那時(shí)代蔓延得遍地皆是。耀眼,卻不是曜日的炫目。
蘇東坡有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其中,“博觀而約取”自是真理,但“厚積而薄發(fā)”是否為真,值得商榷。曾有“十年磨一劍,雙刃未曾試”的說法,若僅為磨劍而磨,蹉跎歲月,學(xué)無實(shí)用,實(shí)為可惜。后人將這句詩改為“十年磨一劍,一劍驚江湖”,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