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基于這一問題,筆者仔細分析了近些年來發生的大學生犯罪案件,發現這些案件雖然起因各異,行為和犯罪性質有很大的差異,但掩藏在這些現象深處的是共同的犯罪心理所起的關鍵作用。
2、另外,有學者認為,存在僥幸心理也是大學生違法犯罪心理的主要特征之一。例如,姚嵐(2001)在分析大學生違法犯罪心理特點時指出,在這些大學生中,“很多人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違法犯罪,但由于自以為能夠成功的僥幸心理占了上風,驅使他們為達到個人目的鋌而走險”。僥幸心理是促使大學生犯罪意識“外化”的心理機制。
3、大學生犯罪心理特征分析 犯罪動機多樣化:大學生犯罪動機可能包括滿足報復、追求享樂、尋求刺激等。這些動機往往源于個人需求與現實的差距,以及對物質享受的渴望。 價值觀念的沖突:在快速發展的經濟背景下,大學生可能會遇到價值觀的沖突,導致價值主體滿足需要方式的異化,從而偏離社會正常軌道。
1、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入戶搶劫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持槍搶劫的;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2、第一種觀點認為,前一捆綁行為本身就是非法的,其提出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任何形式的非法剝奪,列車長無論如何不具有限制他人自由的權利。而后一捆綁行為就是非法行為的延續。而最后過失致人死亡的不作為認定,即可作為非法拘禁罪中致人死亡的情節。
3、在這個案例中,由于張三的詐騙和偽造行為被視為一罪處理,且我國刑法中沒有同種數罪的具體規定,所以最終只能按照最嚴重的罪名進行處罰。這樣的處理方式旨在確保刑法的公正性和一致性,避免對同一行為進行重復處罰。
1、案例;法院審理查明,從2006年11月到2007年5月案發,方某的裸聊“生意”遍及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僅在電腦上查獲聊天記錄的就有300多名觀眾,網上銀行匯款記錄達千余次,計2.4萬元。浙江衢州女子方某被龍游縣法院以“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5000元。
2、求一篇2000字左右的法學案例分析報告 案例一:民法案例 乙是未成年人,父母雙亡,乙所在的村民委員會指定乙之兄長甲做乙的監護人,并通知了甲,甲未表示同意,也未否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