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人文與醫學論文 醫學人文學(medical humanities)一詞,至今尚無統一定義。但有一點無可置疑,即它是一個學科群而不是一門學科。
2、醫學人文課程設置不合理,固然學校開設了課程,但是與目前社會的實踐需求相比,學校在這方面的注重水平還顯得單薄。從教材的編寫到課堂教學的施行,都顯得那么單薄和不契合社會實踐。不能使學生遭到應有的人文學教育,關于今后的職業生活不會產生太大的積極影響。
3、大部分醫學生畢業后都會就職于醫療機構或醫院,因此,醫院作為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平臺是首選,但這并沒有引起學校和醫院的重視,而實踐環節的人文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而重大的。“為什么醫學生進入臨床后會變壞?”這一問題,與過于注重技能培訓而忽視人文精神實踐環節有關。
4、一般來說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醫學人文學的內容應涉及或包括醫學倫理學、醫學史、醫學哲學、醫學法學、醫學美學、醫學社會學、軍事醫學、醫學戰創學、醫學與文學藝術、醫學與宗教等。
5、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人文醫學素質培養論文 摘要: 根據當前醫患關系及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現狀,建議從加強人文醫學執業技能教育、促進人文醫學素質培養與臨床實踐的緊密結合、建立人文醫學素質培養評估體系等方面著手,提升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文醫學素質。
6、醫學對技術的高度依賴和追求,忽視了醫學自身的仁愛精神和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導致醫生人文素養的缺失,表現出的是現代醫學技術與醫生人文素養之間關系的失衡。 因此,重新審視現代醫學技術與醫生人文素養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1醫生人文素養及其內容 人文素養是個復雜且抽象的概念,在不同的語境和層面含義有所不同。
1、在市場經濟和社會關系日益復雜的今天,";兼愛";理念有助于緩解人際關系緊張,穩定社會秩序,構建和諧家庭與促進社會和諧。墨子所倡導的";兼相愛,交相利";不僅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和了社會矛盾,緩解了沖突。特別是";交相利";的理念,與我們國家倡導的";共同富裕";和";共贏";原則相契合。
2、墨子的兼愛理論是庶民的思想,和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提出的平等、愽愛的思想是一致的。后者成為法國大革命的旗幟,是第三等級---由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共同組成的利益群體的思想。這一思想的對立面就是由僧侶和貴族組成的利益集團,以及他們所維護的封建專制思想。
3、墨子認為,要讓不平等雙方彼此產生愛,必定是高貴的、強盛的一方,將理解、寬容,以及援助更多的給予卑賤的、弱小的一方,讓卑賤的一方生活處境得到改善。所以,兼愛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努力做到出身高貴的愛護出身低賤的,強大的愛護弱小的。所以,“兼愛”實質是反映貧弱者的心聲,帶有鮮明的平民色彩。
4、如何看待墨子的兼愛思想:墨子的兼愛思想基本涵義是視人如己,不分親疏遠近、貧賤富貴,同等程度的愛一切人。兼愛的本義及其理論背景:墨子(約公元前480—前393),生活和活動在戰國初年。
5、墨子的兼愛思想是一種倡導普遍愛人與平等主義的思想。兼愛思想的核心是“愛人如己”,主張人人平等,無差別地愛所有人。墨子認為,愛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它可以化解矛盾、促進和諧,使社會達到一種理想的狀態。
[1]98馮友蘭說:“墨家主張愛無差等,而儒家主張愛有差等。換句話說,在愛人的問題上,墨家強調同等,儒家強調差等。
本質相同:儒家";仁愛";與墨家";兼愛";本質都是愛人。基礎相同:儒家";仁愛";與墨家";兼愛";,“仁愛”歸根到底是對父母的感恩于報“兼愛”則是視人如己。不通點:等差不同:兩者固然都是施由親始,但實施程度大不相同。
孔子的仁愛是推己及人,由親及疏,由近及遠的有等差的愛。墨子則反對儒家的”愛有差等”說,強調愛無差別等級,主張不分遠近親疏厚薄的平等的愛。而且,我認為,儒家的“仁愛”作為一種社會道德規范是有階級性的,不平等的,墨家的“兼愛”才是真正的平等的愛。
不同點:理論性不同(儒家的“仁愛”更多的是出自于一種報恩心理和同情心理。墨子的“兼愛”則是出于公平主義。)可實現性不同(孔子的“仁愛”是一種有等差的愛,愛自己最親近的人,再把這種愛一層層傳遞下去。
墨家主張兼愛,即所有的愛都是一樣的,愛自己的兒子就像愛自己的父親,愛陌生人就像愛自己的親人。所以儒家認為墨家的兼愛是無父無禮的。從現代的角度來講,墨家的愛是一種博愛,胸懷寬廣。但是儒家的愛有差等更符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