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科研成果:2012年,學校獲19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總數位列上海高校第三。2013年,學校立項27項,在上海與復旦大學并列第2,其中法學類課題立項15項,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一,這也是學校第4次位居全國第一。2014年,學校立項19項,在政法類高校中位列第一。
2、華東政法大學科研成果豐富,截至2019年,該校在《中國社會科學》多次發表論文,有《清代法律淵源考》《中國移植蘇聯民法模式考》《中國行政糾紛解決的制度選擇》等15篇。
3、近數年,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在學術成果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學院教師在學術專著、譯著、教材以及科研論文方面做出了大量貢獻,出版專著、譯著80余部,教材60多本,發表論文400多篇,承擔并完成重要課題100多項。學院科研獎勵方面,獲得了50余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多達20多項。
華東政法大學最新發布了2024年的負面清單期刊目錄,涵蓋了110種期刊,包括《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景德鎮學院學報(社科)》、《九江學院學報(社科)》等多家學術期刊,以及除核心期刊外的各類旬刊。近年來,國內多所高校已明確建立了各自的期刊預警名單。
近期,網傳一份“華東政法大學2024年版負面清單期刊目錄”,引發關注與討論。以下幾點是關于該清單的分析與吐槽。首先,該清單中的信息存在過時問題。
在學術界,認可度較高的期刊黑名單,通常是由權威機構發布的。例如,華東政法大學在2022年曾發布過一份《研究生論文發表期刊負面清單制度》,這份清單覆蓋了以下幾項關鍵點:負面清單的范圍主要參考了其他高校和學術評價機構的經驗,來源包括論文代理相關網站和期刊平臺。
1、華東政法大學商學院的學術團隊以其卓越的創新能力與不懈的進取精神,共同塑造了一個充滿活力和協作的科研環境。他們在科研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通過承擔國家級項目,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上海市社科基金規劃項目等,共計21項,展現出學院在高層次科研項目上的強大實力。
2、華東政法大學商學院憑借其深厚的法學學科底蘊,致力于培養具備經濟學和法學雙重知識結構的國際級精英人才。學院的教育體系豐富多樣,目前提供五個本科專業,包括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司法會計方向的會計學以及國際企業管理方向的工商管理。擁有產業經濟學碩士點,強化了學院的學術研究實力。
3、華東政法大學商學院簡介 華東政法大學商學院現擁有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設有產業經濟學、金融學、國際貿易學和區域經濟學四個二級學科碩士點,設有經濟學、金融學、金融學(金融工程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司法會計方向)和工商管理(國際企業管理方向)六個本科專業(方向)。
4、華東政法大學商學院坐落于上海松江區,是該校的二級學院之一。學院的創立始于2002年11月,旨在響應我國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需求,推動形成以法學為主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格局。作為華東政法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商學院不僅具備深厚的專業背景,還致力于培養具備法律知識與商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5、華東政法大學商學院位于上海市松江區,是該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學院于2002年11月建立,旨在促進多學科發展,并響應我國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增長。自成立以來,商學院致力于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管理人才。
1、此外,關注外文期刊,尤其是法學類SSCI期刊。雖然SSCI主要收錄社會科學論文,發表難度較高,但其收錄的法學相關論文具有較高含金量。學生主導法律評論與行業主導法學雜志在審稿標準、程序等方面存在差異,行業主導的法律期刊通常更被認可。
2、首先,了解目標期刊的背景至關重要。確認期刊是否發表法學類文章、特定專業內容,以及與你研究方向是否匹配。緊跟期刊年度課題方向,針對性地撰寫論文,能夠提高被錄用的機會。面對不同的期刊,了解并遵循其獨特的格式要求極為關鍵。期刊有其特定的排版規范,不遵守可能導致論文被要求修改甚至直接退稿。
3、法學本科學生撰寫論文,應避免向所謂“三大黑刊”投稿。核心期刊同樣不宜選擇,因為這類期刊很少接納本科生作品。與導師保持良好關系,尋求導師推薦和指導,論文發表機會會大大增加。有同學本科期間成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北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
1、尋找容易發表法學論文的期刊,首先要明確的是,目前法律類期刊數量有限,核心期刊和非學術期刊并存。《法制與經濟》雖然審核嚴格,但這類期刊的稀缺性意味著它們成為法學生的主要選擇。《時代法學》已接近核心期刊標準,預測未來可能升級為核心。
2、好的法律刊物有《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解釋如下:《法學研究》雜志主要聚焦國內外法學理論前沿和實踐熱點問題,涵蓋了憲法、刑法、民法、經濟法等多個領域的法律研究。雜志發表了大量的高質量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是法學研究的重要平臺和窗口。
3、在選擇發表法學論文的期刊時,應避免《法制與經濟》、《法制與社會》、《法制博覽》、《楚天法治》等期刊,因為這些期刊在一些高校的評價體系中被列為負面期刊。原因主要是法學類期刊數量有限,普通期刊數量更少,導致近幾年研究生大量投稿,引起高校對其評價的調整。
4、法學三大核心期刊是《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和《中國法學》。首先,《中國社會科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并主辦的綜合性社會科學期刊。它自1980年創刊以來,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關注重大現實問題,并致力于發表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學術研究成果。
5、法學類核心期刊有:《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法學》、《政法論壇》等。解釋如下:法學類核心期刊是在法學領域中具有重要學術影響力,被廣泛認可并用于學術交流的專業期刊。這些期刊主要發表法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理論探討和案例分析等,對于推動法學研究和學術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盤點三年內法學三大刊高產學者法學三大權威期刊——《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和《中國法學》,一直是學術界矚目的平臺。本文聚焦于在這些期刊上發表過2篇以上論文的學者,揭示他們的學術貢獻與活躍度。以下是截至2021年8月15日的亮點介紹,以期揭示學術界的動態和學者的認可度。
影響評獎學金。對學術生涯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如果你是碩士生,引用規范不對可能會影響獎學金的評比、影響求職就業。法學三大刊作為法學學術領域內最為頂尖的刊物,能夠在上面發表論文對任何一位學者而言都意味著莫大的肯定。
首先,要明確哪些期刊不應涉足。法學界的“三大污點刊”——《法制博覽》、《法制與社會》以及《法制與經濟》,實則是一些不值得投入精力的地方。這些期刊往往為了盈利,無視學術底線,版面費高昂且行為違法,例如買賣版面,這已經觸犯了國家的出版管理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