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引起砌體結構墻體裂縫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溫度、干縮,也有設計上的疏忽、施工質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經驗等,歸納起來包括兩類:一是由靜、動荷載變化引起的裂縫,二是由溫度變化,不均勻沉陷或膨脹等變形產生應力引起的裂縫。 在砌體結構的建筑中,砌體裂縫絕大部分是由于變形引起的,溫度變化是引起墻體開裂的主要因素。
2、在房屋中出現大空間砌體結構現澆板時,應嚴格控制伸縮縫的間距。地震時,如果房屋的高寬比太小,則在寬度方向房屋的剛度相對比較小,容易在這個方向產生破壞,同時容易使整個建筑產生扭轉破壞,這將嚴重導致現澆板的開裂。《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中表4也給出了房屋高寬比的限制。
3、砌體結構中非承重后砌隔墻與承重墻、柱連接處,應沿墻高每隔500~600mm設置2φ6拉結鋼筋,每邊伸入墻、柱內不應小于500mm。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砌體填充墻體與主體結構沿墻高每隔500mm~600mm設置2φ6拉結鋼筋,拉結鋼筋伸入墻內長度,應符合設計和有關規范要求,7度抗震設防時宜通長設置。
4、抹灰厚度控制在10mm左右即可。用粉刷石膏抹灰時,粉刷石膏水化后,主要生成呈網絡結構排列的二水石膏晶體,與加氣混凝土材料的多孔結構配合協調,具有良好的整體強度,同時粉刷石膏凝結時產生的微膨脹性,加強了抹灰層與加氣混凝土墻表面的咬合能力,使抹灰層不易收縮開裂和空鼓。
5、住宅樓墻體溫度裂縫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方法?砌體溫度裂縫的類型、特點和形成規律:砌體結構溫度裂縫通常有以下特點和規律:即具有頂層重、下層清;兩端重、中間清;向陽重、背陰清;現澆重、預制清;且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等規律。
6、絲網加射釘繃緊,鋼筋網片必須放在超厚的抹灰層中間。抹灰前墻面應澆水,在常溫下一般隔夜進行澆水兩遍即可,對氣候和操作環境變化大的,應根據實際酌情掌 握。水泥、砂、石灰、外加劑等原材料應符合質量要求。嚴禁使用強度和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細砂和特細砂以及受凍過的石灰膏等。嚴格控制砂漿配比。
在實際情況中, 建筑的鋼筋和模板等因素都會對混凝土骨料的沉降造成影響, 在這種影響下, 就會形成塑性沉降裂縫。此外, 施工的質量也會對塑性沉降裂縫的形成產生影響, 如果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對于模板沒有進行正常規范的綁扎操作, 也有一定的幾率會使建筑結構出現塑性沉降裂縫。
這是結構受荷后產生的裂縫,施工中主要是樓板上施工荷載超載如:普通粘土磚堆放集中,塔吊吊運材料下落時吊籠對樓板的沖擊等。 (8)模板的`拆除。 現澆板在未達到規定的拆模強度時拆除模板或支架,此時樓板的承載能力低于設計允許荷載,使樓板在不正常的情況下受荷產生裂縫,這是結構受荷引起的裂縫。
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變處,往往產生一些結構裂縫。例如墻角應力集中處的450斜裂縫,板端負彎距較大處的板面拉裂縫等。
例如在水泥混凝土結構配比中,對各類原材料、水、外加劑等因素控制不當,結構物的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就會產生裂縫[1]。 2由環境原因引起的裂縫 水泥混凝土結構環境原因引起的裂縫,主要指的是由于水泥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的變化對結構物引起的裂縫。
引起砌體結構墻體裂縫的因素很多,大體上有設計上對房屋的構造處理不當,地基的不均勻沉降,收縮和溫度的變化,施工質量不合格、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合格等。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產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而裂縫的解決也是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變形引起的:如收縮、膨脹、沉降等原因引起的裂縫;有外部荷載引起的:混凝土養護不當;外添加劑問題等引起的裂縫。
1、在水泥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受到溫度、濕度、原材料本身以及施工技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會導致水泥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
2、大體積混凝土從澆注時起,到達設計強度為止,即施工期間產生的結構裂縫主要是由水泥水化熱引起的溫度變化造成的。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水泥用量多,結構截面大,因此,混凝土澆注以后,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熱,混凝土溫度升高。
3、但是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的裂縫,是目前較難克服的質量通病之一,樓板裂縫輕者影響美觀,重者破壞房屋結構的安全性,降低房屋的抗震能力和房屋的正常使用,特別是一些住宅樓板的裂縫發生后,往往會引起投訴糾紛等。根據對一些住宅小區的調查來看,現澆樓板裂縫大都發生在樓板表面,有的是表皮裂縫,有的是混凝土自身裂縫。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