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學前教育專業論文參考文獻1 《幼兒園教育》,李季湄、肖湘寧,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教師與兒童發展》,龐麗娟,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教育學研究中,查找外文參考文獻是關鍵步驟。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都需要了解文獻檢索途徑。常見外文文獻包括學術著作、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網絡資料等。檢索這些文獻可以通過搜索引擎、官方網站以及專題網站等。
3、李海林《言語教學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韓雪屏著《語文教育的心理學原理》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余昱著《走向學校語文》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裴娣娜主編《現代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幼兒學前教育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既是對論文引用原著的尊重,也是自身論文內容和論據的豐富。以下是我為您搜集整理的幼兒學前教育參考文獻,希望您能喜歡。
5、★劉克蘭主編的《現代教學論》,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李季湄、肖湘寧著的《幼兒園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袁衍喜編著的《幼兒園活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學前教育論文參考文獻?!稂S人頌著的《學前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6、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導語:在新環境下,大學生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導致大學生的心理出現各種問題,所以,學校要注重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我分享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的參考文獻,歡迎閱讀![1]鄧瓊飛。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瓊州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為例[J]。
因此多爾主要從課程目標與經驗的脫節入手來批判泰勒的現代課程觀(具體內容在下 文將有更清楚地交代)。
多爾的后現代課程觀:打破現代的束縛,邁向不確定的未來<;/ 在當今教育領域,多爾敏銳地洞察到一個范式轉換的關鍵節點,那就是從現代主義向后現代主義的轉變。這一轉變對課程設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現代課程的核心問題是如何適應這一轉型。
豐富性。也就是說課程不應該局限在數學、語文、英語這些傳統學科,多爾認為課程需要有足夠的含糊性、挑戰性、混亂性,以促使學習者與課程對話,與課程中的人員對話。換句話說,課程越豐富,越能符合他對未來的想象?;貧w性。也有翻譯成循環性的。學習到了一定深度,就會發現人類的成長是符合循環的。
多爾的后現代課程觀對傳統的師生關系和教師權威進行了批判,認為現代課程觀體現的是一種壟斷和控制關系,教師在信息上具有權威性的特點,這種權威是對知識的霸權,對學生的壓迫。學生處于絕對服從的地位,忽視學生的獨立個性。
多爾所提出的后現代的過程導向的教學與課程觀,建立在建構主義和經驗主義的認識論基礎之上,我們有共同的歷史為背景,參與到彼此之間的對話之中,通過多重解釋轉變而尋求意義。
新的時代來到了,在后現代的時代,課程可以不是線性的,統一的,可測量的,以及可確定的,這個有機變化的模式通過相互作用、交互作用、不平衡、和平衡化而達成演化和發展的模式,系統是自組織的,在湍流、耗散甚至混沌的環境之中具有轉變的能力。轉變與多重解釋和可供選擇的模式化成為理解和構建意義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