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蘇軾,一個具有現代精神的古人,一位風流倜儻的才子,一名政績顯耀的官僚。他是中國士大夫完美個性和人格的化身,他的詩詞更是流芳千古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以美景比美人,以議論入詩,說明生活中的美是多元化的,對美的欣賞要全面領略,不要偏頗,詩中還表現了蘇軾“淺深雖所得,無入不自適”的灑脫胸襟。我國宋代大文豪蘇軾,才高學博,其詩詞無論在內容還是在形式上可謂多姿多彩,思想深邃獨特。
而這一部分占了蘇軾全詞的十之八九,雖然其中也有“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悲嘆,但更多的卻是作者的小惻隱。他逃離了仕途官場的蠅營狗茍開始靜觀自然,他將自然與人融為一體,“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這種苦中作樂的心態,往往使人心安。蘇軾,一個值得令人敬佩的千古文人。千年已過,風采卓越。他用平凡的畫技渲染這不平凡的人生;成堆的詩詞成為他為后代留下的瑰寶;官場的失意卻使他愛上了美食。傳奇的蘇軾,傳神的人生。
蘇軾之前的詞,大多是應歌而作的代言體,詞有調名表明其唱法即可,所以絕大多數詞并無題序。蘇軾則把詞變為緣事而發,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體,所以詞作所抒寫的是何種情志或因何事而發,必須有所交代和說明。然而詞體長于抒情,不宜敘事。
蘇軾為人曠達,待人接物相對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風后靜聽,并將自己的建議告知于蘇軾。蘇軾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給了蘇軾。她比蘇軾小十一歲,自小對蘇軾崇拜有加,生性溫柔,處處依著蘇軾。
可見蘇軾卓絕的功力和才情。人們常說“詩言志詞言情”,唐宋詞的題材集中在傷春悲秋、離愁別緒、風花雪月、男歡女愛等方面,而蘇軾打破了傳統,他的婉約詞不再多做纏綿悱惻的抒情,語氣變的爽快利落,與此同時將自己的政治抱負、人生理想和哲學思考巧妙地融合其中。
蘇軾散文,首先在其政治論文中大露崢嶸。在《策略》、《策別》、《策斷》等篇章里,作者滿懷儒家的政治理想,憑借大量的歷史事實加以周密的論證,字里行間頗有賈誼、陸贄的氣勢、神韻。文脈曉暢,文采飛揚,所受《戰國策》的影響,明顯可見。
第一篇:人生信念 岳飛,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在金人入侵的動亂年代立下了“還我河山”的壯志。他一生征戰沙場,死而后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