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另外一個研究方向是研究社區治理的具體范疇,他們認為社區是中國公民社會崛起、推動社區自治和城市共同治理的重要方式,政府向社區讓權、還權、授權,成為社區自治的推動力,而草根社區通過公民行動和政治參與,并對管理體制形成強大的沖擊力。
[5] 陳福今。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構建 社會主義 和諧社會專論)[EB/OL].[6] 李迎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社會工作的視角[J].社會科學研究,2014(1):9[7] 全國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考試教材編寫組。社會工作實務(中級)[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10[8] 柳拯。
隨著改革發展步伐的加快,人民在其中受益匪淺,人在全面發展,人們的思想也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對需求要求越來越高,不僅滿足于物質的需求,而更多的是追求安全感,安居樂業、歸屬感、自尊感、幸福感、自我價值實現等。因此,針對這一時期出現的階段性特征,加強社會管理成為當務之急。
1、各職能部門必須獨立承擔的行政管理責任,對于自己職能內的事務不推給社區,如果需要社區協助應該提供工作人員和相關經費,其他如社區保障、群眾文化等社會性服務工作應從行政職能中分離出來,按“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移交社區,并界定社區自治管理的職責,包括社區社會機構的管理、鄰里關照等社區公益事業建設等。
2、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淺談物業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淺談物業管理論文 范文 一:城市社區物業管理問題及對策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長,社區物業管理也迅速發展。
3、憲法規定設立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有助于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憲法規定設立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基層群眾自治,有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經濟的發展。憲法規定設立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有助于加強基層政權的建設。
4、在正確的價值觀念體系的支配和滋養下,逐步培育出來的一種社區意識。它是社區成員自覺認同的價值觀念、理想、信仰、意志、作風、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的綜合體現和集中反映,是社區建設和發展的精神動力,其內涵包括時代精神、創新精神、群體精神、自治精神、傳承精神、個性精神等。第二,社區文化。
5、這不但造成基層社區管理的超負荷運轉,減低了管理效能,而且有悖于居委會成立的初衷。居委會行政色彩濃厚,社區自治功能缺失社區居民委員會是社區自治的主要載體,從字面上看,居委會只是具有協助政府的義務,并不具有代理政府部門行使職權的行政管理職能,但是實際上社區承擔了大量來自政府的職能工作。
[5] 陳福今。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構建 社會主義 和諧社會專論)[EB/OL].[6] 李迎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社會工作的視角[J].社會科學研究,2014(1):9[7] 全國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考試教材編寫組。社會工作實務(中級)[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10[8] 柳拯。
參考文獻可以在百度學術中找到。畢業論文參考文獻規范格式 參考文獻的類型 參考文獻(即引文出處)的類型以單字母方式標識,具體如下:M——專著 C——論文集 N——報紙文章 J——期刊文章 D——學位論文 R——報告 對于不屬于上述的文獻類型,采用字母“Z”標識。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種增權取向構成了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的一個新視角 ,對于我們反思和改進以往的社會工作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