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康德(Immanuel Kant)是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也是星云說的創立者之一。他出生于1724年4月22日,逝世于1804年2月12日。康德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被認為是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的代表人物,同時,他也是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
康德的早年生活 康德,全名伊曼努爾·康德,于1724年4月22日出生于德意志。他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其學說對近代西方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康德的父親是一名馬鞍匠,母親是新教的虔誠派教徒。康德從小受到虔誠派思想的深刻影響。1740年,他進入柯尼斯堡大學學習,1748年畢業后成為一名家庭教師。
康德于1724年4月22日出生在東普魯士的首府科尼斯堡(Kö;nigsberg),他出生時,有“武王”之稱的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在那里已經統治了11個年頭。 康德的父親是一個馬鞍匠,父母都是信仰新教的虔信派(Pietismus)教徒,虔信派強調宗教的精神,重視虔誠的信仰感情,康德小時候的精神世界受到很深的虔信派影響。
生平: 出生日期與地點:康德于1724年4月22日出生于德國的哥尼斯堡。 主要成就:他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同時也是星云說的創立者之一。康德被認為是對現代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啟蒙運動最后一位主要哲學家和集大成者。
康德(1724~1804),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出生于東普魯士一個皮匠家庭。16歲時,他進入哥尼斯堡大學學習。畢業前夕,他的第一部著作《論對活力的正確評價》問世,該書用理性評判了笛卡爾、牛頓等人的觀點,顯露出這個22歲的青年探索真理的勇氣。
1、張文喜教授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哲學的人學、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在學術兼職與社會工作中,他曾擔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學會認識論分會秘書長以及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理事等職位。他在學術界獲得了多項榮譽,包括2007年的鮑兆龍鮑玉剛中國留學生基金、2004年的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基金等。
2、論文被CSSCI光盤引用)其中,《回到馬克思》一書尤為突出,不僅獲獎,還獲得了《中華讀書報》、《中國文化報》等媒體以及《大學學報》、《江漢論壇》等學術期刊的廣泛書評。2000-2002年間,包括張文喜、陸劍杰等學者的論文在《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術研究》等期刊被CSSCI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