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李白寫山水詩的原因多種多樣。首先,他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大自然。其次,他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抱有一種樸素的唯物觀念,認為萬物皆為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他與自然融為一體。此外,李白還受到謝靈運、謝朓、孟浩然等詩人的影響,將他們的藝術風格融入自己的詩作中。
2、實際上,李白才是真正主宰著山水詩的形式和規律的。
3、李白為其寫了許多不朽的詩作,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其成就不亞于以山水詩著名的王維。更有著名的《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
4、李白山水詩的突出特點是大自然山水形象的理想化、狂想化和個性化。在王灣、孟浩然詩里,山水雖已表現詩人自我,但在詩人意識中,人和山水之間主客觀界限仍是清楚的,并不把山水形象融化為詩人自我形象,只是用作表現或寄托詩人情懷的客觀對象。而在李白觀念里,人和大自然的關系有了變化。
5、李白山水詩在超越時空方面尤為突出。如《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笨吹綇]山的瀑布,并未如實詳述瀑布多大、多高、多美,而是以心靈之眼站在縹緲虛遠的地方遠觀此景,“看”出這仿佛就是香爐生出的裊裊紫煙,霧氣繚繞,朦朦朧朧。
6、夕陽明月下的沉思等三個方面,對李白的山水詩予以研究。李白的山水詩,均是傾情傾心之作。境界寬朗,瀟灑天然,遣辭造句,純任自然,如行云流水,極具自然美。他寫自然山水,其本質特征就是突破庸常,反抗塵俗,決不是超現實的。我們能夠透過那柔漫、散淡的語境,感悟到一種巨大的人格力量。
中國愛情詩起源于《詩經》中的《關雎》,描繪了男子對女子的愛慕與追求。而西方的愛情詩則起源于古希臘的民歌,如薩福的愛情詩,表達了戀人間的激情與悲傷。中世紀騎士抒情詩的興起,更是將西方愛情詩推向了高峰。中國詩人在創作愛情詩時,常假托女子之口,抒發對男子的恩愛情深。
十三世紀的騎士情詩為以后歐洲的愛情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許思園先生在其遺作《中國詩之特色》中認為,中國詩肇端于三百篇,發皇于建安,極盛于唐,自宋以后,格律題材幾無所增益。
如《詩經》中305篇抒寫男女相思相戀的各種情感的詩,有較少的封建道統的艱澀,有“天地元聲”的清新,但這具有極高審美價值的男女愛情詩卻被認為“越禮縱欲”,而長期遭受不公平待遇。如《王風・;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1、”瞧,小小一朵牡丹花開花時節竟能震動京城。牡丹的雍容華貴,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貴婦,古時的美人楊貴妃就最喜歡北平稀有的綠牡丹,怪不得唐朝的羅隱在《牡丹花》中寫到: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與牡丹相比,桃花就像一位小家碧玉。雖羞答答的卻有股清秀非凡的感覺直逼而來。
2、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聲“寶玉,你好……!”在我心中烙下了無法抹去的印痕。想說什么,是恨他嗎?只是命運注定悲歡離散。因為無望,所以無奈。所以促成了這一句誰也無法完整的言語。這一切的痛苦不都是她自給的嗎?都說花兒癡,殊不知人比花更癡,誰讓她前世選擇了以淚償還。
3、這正與海棠花在“風疏雨驟”之后“綠肥紅瘦”的那種生命狀態的溝通,憐花自憐,花的生命狀態成為人的命運狀態的象喻。
4、他們也往往把雪和梅并寫,像這首《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還有楊萬里的《雪中觀梅》:小樹梅花徹夜開,侵晨雪片趁花回。即非雪片催梅花,卻是梅花喚雪來。
5、請以“春來草自青”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春來草自青 春來草自青,你別著急,到什么山唱什么曲,一切順其自然。 中國人最講自然,自古就崇尚天人合一,什么中醫、太極、陰陽、八卦,說起來云山霧罩,玄妙無比,說到底就是五行相生相克,天行健、地勢坤,都是自然現象,要順應自然。
初,主張“校量利害,參用所長”。蘇軾對儒家忠君報國的思想接受尤深,使得他雖有“隱”的思想,卻終究沒有歸隱。正如他所言:“未成報國慚書劍,豈不懷歸畏友朋。” “羨君欲歸去,奈此未報恩。
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在蘇東坡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
神宗元豐二年,蘇軾調任湖州知州后,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開始了對蘇軾的污蔑。李定據說是一位曾因母喪之后不服孝而引起人們唾罵的高官。
1、歸 園 田 居(其三)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表現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這首詩和其他的詩對比來看,作者的“愿”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這兩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