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凱恩斯革命是對傳統經濟學理論的一次重大突破和革新。它主要由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提出,強調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特別是在經濟衰退時通過財政政策刺激總需求的重要性。凱恩斯革命的核心觀點在于對“有效需求不足”的分析。
概而言之,凱恩斯的理論基本上涉及到了四個概念:(1)消費函數;(2)資本邊際效率;(3)靈活偏好函數;(4)貨幣供應數量。只有弄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及與充分就業總目標之間的關系,才算基本上掌握了凱恩斯學說。還有一個必須提及的:凱恩斯的理論特色就是對經濟波動的分析。
凱恩斯革命表現在理論、方法和政策三個方面。在理論上,凱恩斯反對薩伊定律,拋棄了“儲蓄會自動地轉化為投資”的傳統觀點,提出了“凱恩斯定律”,認為需求會創造供給;在方法上,凱恩斯放棄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個量分析法,開創了宏觀經濟學的總量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凱恩斯反對“自由放任”,強調國家干預主義。
凱恩斯的理論指出,消費受收入水平影響,消費傾向通常穩定,但隨著收入增加,消費增長慢于收入。這就導致當收入增加時,消費增長受限,儲蓄增加,形成需求與消費之間的差距。若儲蓄不能轉化為投資,就可能導致生產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從而影響充分就業的實現。
被視為一場深刻的“革命”。凱恩斯的這部著作標志著經濟學研究的轉折點,它不僅挑戰了當時主流的經濟思想,也為宏觀經濟學奠定了基礎,使得人們對經濟活動的整體視角有了新的認識。從此,宏觀經濟學作為一種獨立的經濟學分支,開始在理論與實踐中占據重要地位,影響了整個經濟學界的思考方式和政策制定。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后果。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決定因素不同,微觀經濟學中的供給和需求曲線都是個體經濟的供求曲線,因而由此決定的成交價格和成交量也是個體商品的價格和成交量。
2、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