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畢業論文論常德方言 摘 要:常德方言歸屬北方方言分支的西南官話,是湖南地區西南官話的重要代表,俗有“小北京話”之稱,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都保留有不少北方話的`特征;同時由于處于湖南境內,受周邊地區湘方言的影響,又往往體現出1些湘語的特點,畢業論文:論常德方言 - 語言文學畢業論文。
2、在我的碩士畢業論文致謝詞里面,我曾經寫下了這樣的一段話: “無論未來如何,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體驗過程而非結果,生活著而不是生存著。縱使將來去掃大街,若能獲心安,也自認是人生大溫拿。” 這段話在我看來,是表達了我的關于人生的想法。結果先生看到以后,就批評了我。
3、鄒永常,男,1954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安鄉縣。他的人生軌跡起始于初中畢業后,回到家鄉務農。然而,隨著“文革”結束,他迎來了教育的曙光,進入大學深造。
4、張業湘,出生于1958年2月,湖南洛縣人,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現任常德市農村合作經濟管理局的副局長,是一位高級經濟師。1981年12月,他從湖南農學院順利畢業,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早期,他在常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任職,擔任土肥室主任,專注于農業科研工作。
5、張禮喬,號洞庭醉客,網名十里荷香,原名張禮橋,出生于湖南常德的70年代末,自幼對文學充滿熱愛,16歲便開始涉足詩歌領域,并發表了首篇作品。畢業后,他投身教育事業,發表多篇論文,其中《英雄悲劇》廣受贊譽,被多家刊物轉載。
6、年春,鄧潭洲在親友的推薦下,受聘于常德信國中學教授國文。之后,他在瀏陽縣立一中和桃源縣桃源中學任教。1949年,他考入湖南革命大學中教部繼續深造,并在畢業后投身土改工作,被派往南縣等地,隨后調至慈利縣一中擔任教師。
漢語言文學論文提綱篇一:東北方言常用詞語的演變 最近,蘇州的學者對蘇州話從過去到現在的發展進行了比較全面和系統的研究。隨著東北經濟的發展,生活環境的不斷改變,東北話也發生了變化,目前還沒有學者介入這一方面的研究。在與論文指導老師討論有關東北方言方面的研究成果時,老師的提示給了我靈感。
首先,按照格式,擬出要寫的論文的提綱,重點是正文,正文的提綱,主要反映論點,要大約知道準備作幾個方面來論述,這由你掌握或可以找到的論據來決定。然后針對論文內容收集素材和資料,最后一拼一合,再加一些自己的一些“隨聲附和”的看法,一篇論文的主體就構成了。。
論文提要是內容提綱的雛型。一般書、教學參考書都有反映全書內容的提要,以便讀者一翻提要就知道書的大概內容。我們寫論文也需要先寫出論文提要。在執筆前把論文的題目和大標題、小標題列出來,再把選用的材料插進去,就形成了論文內容的提要。
形象方面。一個燕瘦,一個環肥。兩者都是美到極致,偏偏卻又是最不同的美。曹雪芹在書中用了很多筆墨刻畫這兩人的美,在論文中可隨便摘取一些段落拓展分析。最典型的就是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這一章。2 待人接物。
當然,首先得熟悉原文及原文背景,從原文進行發散思維,這樣寫可能就會比較容易有內容去寫吧;至于深度,那得需要自己去更深層次的去閱讀原文、挖掘其內涵。
淺談方言與語言習得的關系摘要: 語言是用聲音來表現人們相互之間的思維、情感和行為動作的。人類語言既有其共同的規律,又根據民族、地區、國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點。但是,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各地方言繁雜,有著自己的特征,人們在交際中 用不規范語言交談極不方便。
明生榮,男,1953年12月出生,目前在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擔任職務。他擁有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高級訪問學者身份。自1970年投身工作以來,明生榮于1983年8月從貴陽師范學院(現貴州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并從那時起開始了他的方言研究之旅,累積發表的研究論文超過了十萬字。
1、目前很多方言當中都出現了新派和老派之分,這實際上是由于普通話的推廣影響了方言的詞匯和語音,新派方言在各方面都更接近于普通話的語音、詞匯。比如現在的上海話音節韻尾在新派當中很多已經消失,反而更接近普通話語音;在新老派湘方言當中也是如此。
2、漢語言文學論文提綱篇一:東北方言常用詞語的演變 最近,蘇州的學者對蘇州話從過去到現在的發展進行了比較全面和系統的研究。隨著東北經濟的發展,生活環境的不斷改變,東北話也發生了變化,目前還沒有學者介入這一方面的研究。在與論文指導老師討論有關東北方言方面的研究成果時,老師的提示給了我靈感。
3、范文一:社會語言學英漢語碼轉換分析 引言 語碼是不同種類的語言或者同一種語言的不同方言變體的總稱。語碼轉換,又叫語碼選擇,是在雙語體制中,為了適應不同交際物件轉換使用不同語碼的現象。[1]在社會語言學文獻里,語碼或程式碼code一般作為一個中性詞語,指稱語言或語言變體。
4、學習語言,要從普通話普及抓起。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中的“說”就是要求學生能用標準的普通話與他人交流思想、表情達意。
5、這是一種單字復音的語言現象。胡闌,取“胡”字的聲母,和“闌”字的韻母,連在一起快讀,就近似于是“環”;曲蓮,取“曲”字的聲母,和“連”字的韻母,連在一起快讀,也就近似于“圈”。在山西中部、西北,以及內蒙古西部的方言里,這樣的現象還可以舉出許多。
6、摘要:導致中國外語學習者高投入,低產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操地方音的學習者的地方口音對英語學習構成的障礙。本論文旨在通過調查河南北部地區的英語學習者的方言習慣對英語學習構成的影響,查找解決該類問題的相應措施,從而提高地方外語教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