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在楊共樂的研究著作和論文中,他尤其關注馬克思關于";古代的";生產方式的理論。他的觀點獨特,他在《羅馬社會經濟研究》和《羅馬史綱要》等作品中,深入探討并挑戰了傳統的觀點,指出馬克思所描述的";古代的";生產方式并非局限于奴隸社會,而是對羅馬歷史的深入剖析,進一步豐富了對五種生產方式理論的理解和突破。
2、胡慶鈞、廖學盛主編的《早期奴隸制社會比較研究》(1996年)、施治生、郭方主編的《古代民主與共和制度》(1998年)、楊共樂的《羅馬社會經濟研究》(1998年)、劉文鵬的《古埃及史》(2000年)等,顯示我國世界古代史研究在不聲不響中穩步前進的可喜局面。
3、他與施治生、郭方等人合著的《古代民主和共和制度》(199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專注于古希臘部分的研究。此外,他還參與編寫了《世界上古史》(1994年,北師大出版社),與周啟迪、楊共樂共同探討了原始社會和古希臘的內容。
于沛在史學理論研究領域貢獻卓著,其主要論文發表在多個權威學術期刊與出版物上。其中包括《系統科學與世界歷史研究》、《世界歷史》、《歷史研究》、《當代社會科學研究新工具》、《史學理論》、《當代西方歷史學思想的困惑》、《史學理論研究》等。
其中,《列寧時期的蘇維埃教育》一文,于1983年3月刊出,《試論俄國軍事封建帝國主義的實質》在1983年5月的《世界歷史》上發表,《蘇聯掃盲運動1919—1939》的文章則在1984年1月的《華東師大學報》上刊出。
研究方向: 對中藥有效成份分子結構進行系統的化學修飾;藥物合成與質量研究;藥物合成工藝優化等。 工作成效: 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包括PCT)近30項,曾主持過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國家科技計劃、省、市重大專項等科技項目20項。
《現代史學分支學科概論》,于沛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撰寫其中第5章。 《微觀史研究與史學的碎化》,載《歷史教學》2011年第24期。《20世紀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歷史反思——以拉丁美洲和印度為主要對象的分析》,載《世界歷史》2011年第3期。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 08-09-26 14:33:00 ] 作者: 郁勤 編輯:Studa_hasgo122 摘要:建國初期“人民文學”文藝思想開始貫穿整個文藝界。《人民文學》作為“人民文學”的全新載體,成為新中國在文學制度重建初期的國家權威文學期刊。
近年來,學校教師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論文數百篇,獲獎論文達一百余篇,出版論著數十部。 自1995年以來,學校投入大批資金,先后選派130余名教師分別赴美、英、加、法等國家進修學習,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業務素質。
1、宋馥香在學術界發表了多篇具有影響力的論文,深入探討了歷史學理論與實踐。其中,她對賈誼史論對司馬遷史學影響的研究在《史學理論研究》2003年第3期被《歷史學》2003年10月刊摘錄,展示了她對古代史學傳承的洞察力。
2、宋馥香的教學經驗豐富,她活躍在教育一線,承擔著本科課程如《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古代漢語》以及《文史名著導讀》的教學任務,同時為研究生們講授《通鑒導讀》等課程。
3、宋馥香教授研究領域廣泛,包括史學史和福州地方史,她獨立或參與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發表論文30余篇,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鄭新勝副研究員作為歷史學系黨總支書記,擁有豐富的教學和書法藝術背景,積極參與學校教學與研究工作。
4、宋馥香教授 擁有史學史及史學理論研究背景,發表論文30余篇,參與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項目,擔任兼職研究員。 鄭新勝、陳東、黃華美、黃清敏、李穎等教師 他們分別在世界史、中國文獻信息、檔案管理、中國現代史等領域授課,發表學術論文,參與課題研究。
1、史學理論研究是歷史學學術性刊物。主要刊載史學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評析各種史學思潮和史學流派,研究國內外史學發展狀況和趨勢,刊載讀史隨筆、書評及綜述等。
2、研究歷史學的學科性質、研究方法與評價標準,指導歷史研究實踐。中國史學史 概述中國史學的發展脈絡,從古至今的歷史學家、歷史著作與學術流派。外國史學史 介紹西方史學的發展歷程,比較東西方史學的異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歷史學研究。
3、《論拉丁美洲的封建主義》在2000年第4期的《史學理論研究》中,探討了封建主義在拉美的歷史地位。 《辨證評析拉美的百年經濟發展》在《世界經濟與政治》2005年第8期提供了對拉美經濟發展的深入分析。
4、《翦伯贊與中國當代史學界的歷史主義思潮》《史學理論》1987年2期。《史學情報》l988年1期摘要介紹;《歷史學》1987年5期轉載。2《史學,危機何在》《史學理論》1988年3期。2《從強調一般到注重特殊——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國歷史科學的變動之一》《史學理論研究》1992年4期;《歷史學》1993年2期轉載。
《塞爾索·富爾塔多及其經濟發展思想》深入分析了這位學者的影響,發表在2007年第3期的《拉丁美洲研究》。韓琦的研究不僅關注歷史,還包含了對經濟發展策略的探討,如智利的轉型經驗,《拉丁美洲研究》2005年第4期。
韓先生的學術生涯起步于1985年,他從浙江絲綢工學院機電系(現浙江理工大學)畢業,取得了工學學士學位。之后,他在1988年和1991年分別在中國科技大學獲得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導師是杜石然教授,他的論文《康熙時代傳入的西方數學及其對中國數學的影響》體現了他的研究深度和廣度。
再我看來,素養是文明,禮貌,寬容,博才的凝聚。 是養成良好素養的必備條件。包容鑄就文明,文明簡化矛盾。宋朝的韓琦一次與范仲淹議事時,意見不合,范仲淹拂袖而去,此時,韓琦自后一把拉著范的手說:“希文,有啥事不可以再商量呢?”此時,韓琦和氣滿面,范仲淹見此情景, 氣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