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黃俊斌, 教授,博士,專注于植物病害研究,尤其在中藥材病害研究方面有著豐富實踐經驗,參與多個重大項目,包括荊半夏規范化種植研究。趙純森和劉焰兩位副教授分別在中藥材病害和藥用植物資源研究方面有深入研究,趙純森參與荊半夏規范化種植病害研究,劉焰則致力于細胞生物學和藥用植物資源的研究。
2、華中農業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具有深厚的研究積累,自20多年前,周茂繁教授帶領團隊在恩施、利川等山區進行黃蓮、杜仲等藥用植物病害研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的研究工作成果顯著,已發表20余篇專題論文和4部專著,張友德教授則專注于黃姜基礎研究,獲得多項國家級課題資助。
3、華中農業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藥用植物種質資源研究:他們深入探究我國特有藥用植物的地道性,探討野轉家植技術,尋求可持續保護和利用策略。同時,他們關注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藏與人工快繁技術的開發。
4、華中農業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的實驗設施完備,支持其進行各類研究。室內實驗依托植物科學技術學院的研究室和中心實驗室的先進設備,為研究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室外條件則主要依托藥用植物種植基地,正在逐步建設規模化的校內藥用植物園,為野外研究提供了實地條件。
5、甘肅農業大學和康縣中藥材技術指導站聯合開展的‘野生中藥材馴化繁育’科技攻關項目”正式啟動。康縣中藥材技術指導站與華中農業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協作進行的“中藥材豐產栽培和病蟲害防治”科研課題取得了新的進展。康縣中藥材天麻、板藍根種植技術區域標準制定完成,科技民生項目取得實效。
華中農業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具有深厚的研究積累,自20多年前,周茂繁教授帶領團隊在恩施、利川等山區進行黃蓮、杜仲等藥用植物病害研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的研究工作成果顯著,已發表20余篇專題論文和4部專著,張友德教授則專注于黃姜基礎研究,獲得多項國家級課題資助。
華中農業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的實驗設施完備,支持其進行各類研究。室內實驗依托植物科學技術學院的研究室和中心實驗室的先進設備,為研究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室外條件則主要依托藥用植物種植基地,正在逐步建設規模化的校內藥用植物園,為野外研究提供了實地條件。
華中農業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藥用植物種質資源研究:他們深入探究我國特有藥用植物的地道性,探討野轉家植技術,尋求可持續保護和利用策略。同時,他們關注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藏與人工快繁技術的開發。
趙純森和劉焰兩位副教授分別在中藥材病害和藥用植物資源研究方面有深入研究,趙純森參與荊半夏規范化種植病害研究,劉焰則致力于細胞生物學和藥用植物資源的研究。蔡明歷作為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科研工作,不僅有農作物栽培育種經驗,還對荊半夏種植和藥用植物資源收集有深入研究。
以下是他發表的一些重要論文: 1954年,王孝濤發表了《當歸產區實地調查報告》,對當歸的產地進行了實地考察與分析。 1956年,他撰寫了《唐代千金翼方中的道地藥材》,探討了古代藥方中道地藥材的使用情況。
1、蔣立昶先生在中藥材栽培科研領域深耕了超過30年,他的科研成果豐碩。他主持的“組織培養技術在中藥材地黃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經過全國同行專家的嚴格鑒定,被認定為國內首創,該項目在1986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殊榮。
在她的貢獻下,她參與的“柴胡止血液治療節育器所致子宮出血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獲得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市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十五攻關”項目“貫眾飲片炮制規范化研究”則獲得了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市級科技進步二等獎;“枕中健腦液的研究”項目也榮獲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6年,尹蓉莉在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實驗中藥助教班繼續深造,學習了碩士研究生的主要課程,并獲得了結業證書。1992年,她參加了四川大學的出國預備人員培訓部英語四會班的學習,獲得了結業證書。1996年9月,尹蓉莉被晉升為副教授,隨后在1998年成為了碩士研究生導師。在2003年,她再次獲得了晉升,成為了教授。
尹蓉莉女士在教育領域做出了顯著貢獻。她負責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課程,包括《中藥藥劑學選論》、《中藥藥劑學》、《中藥制劑設計學》和《中醫五官外用制劑學》。自1998年起,尹蓉莉確定了以“中藥新制劑,新劑型,新技術”作為研究方向。她致力于培養具備深厚專業知識與創新思維的科研人才。
分論部分則詳細列舉了各類藥材的栽培技術。第五章為根及根莖類藥材,包括人參、西洋參、細辛等25種藥材的栽培要點。第六章關注果實種子類藥材,重點介紹了五味子、枸杞子和薏苡的栽培方法。第七章則聚焦花及皮類藥材,詳述了紅花、金銀花、白鮮和黃柏的栽培技術。
中草藥種植項目有苦參種植、桔梗種植、黃芩種植、射干種植、白術種植等。種植苦參:苦參的用途比較廣泛,除了用作中藥之外還廣泛用于制作生物農藥,而且苦參的適應性很強,在一般的土壤中都可以生長。種植桔梗:桔梗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適應性也很強,除了太黏的土質,一般在其它的土質中都能生長。
在20世紀80年代,全球范圍內興起了一股對天然植物藥物的廣泛使用熱潮。中國作為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國家,尤其在植物藥物領域獨具優勢,擁有長達5000年的中醫中藥傳統,人工栽培植物藥物的歷史也超過了2000年,是全球重要的植物藥種植和生產出口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