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總的來說,蔡立輝教授的論文涉及公共管理、電子政務、政府績效評估、法治思想等多個領域,展現了其扎實的學術功底和廣闊的學術視野。
2、發表論文:(1)論當代中國的政治學研究及其發展,《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第4期。(2)論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政府行政模式的轉換,《中山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3年第4期全文轉摘)。(3)中西方法治理念下的政府公共行政比較研究,《人文雜志》2002年第1期。
3、公共管理由于自身的特點和包容性,被認為看作了代表公共部門管理研究的發展方向。 總體來看,與新公共行政(政策科學)范式相區別,公共管理范式再次呈現出“管理主義”取向,我國學者蔡立輝認為公共管理學是新泰勒主義的復興,或者是古典行政學的回歸。
4、他倆不是一碼事。行政管理系在本科的時候在某些學校是會涉及電子政務方向,但是大多數學校是研究生才有這個方向,甚至有些學校的電子政務是計算機學院的。中山大學據我所知行管系教授蔡立輝就寫過一本電子政務的教材。畢業論文嗎,大四上半學期期末之前就可以了,不過那時候大家很忙都沒有時間。
鄉村政治學的開拓與發展,以張厚安教授的研究歷程為線索,展現了中國政治學尤其是鄉村政治學研究的里程碑。在改革開放后,張厚安教授作為學術先驅,不僅參與了政治學學科的恢復與重建,還率先在華中師范大學開設了政治學課程,為政治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程同順在多個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論文,如《當前中國農民的政治參與》、《鄉村管理模式的回顧與前瞻》、《西方國家農民政治組織與經濟發展》等,這些論文不僅展示了他對農村政治問題的深入研究,也體現了他在比較政治學領域的獨到見解。
政治學原理(去年改為6道論述,每道25分,滿分150) 參考書:馬工程政治學概論(第二版)、政治學概要(藍色那版) 這部分的復習我主要是依托真題和老師上課講的東西,結合教材,前后大概背了五六輪的樣子,考前可以看看老師最新的論文以及相關的時政,最后一道論述可能會涉及。
吳毅先生在其學術生涯中發表了多篇關于中國政治、經濟和農村社會的重要論文,對我國的政治參與、經濟環境、農村改革與發展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早期的研究集中在政治參與及其制約因素上,如他在《社會主義研究》1992年4期發表的《試論我國政治參與的現狀與制約因素》。
也獲得山東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展望未來,政治學研究所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院黨委的領導下,把握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強學科和隊伍建設。
金教授在權威與核心期刊發表200多篇論文,出版個人專著6部,主持完成各類科研項目。金教授在國家治理、政府治理與社會治理領域的學術影響力顯著,是該領域的權威專家。這些導師以其卓越的學術成就、豐富的研究經驗和深厚的專業知識,為研究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
政治學研究方法與論文撰寫目錄旨在為研究者提供清晰的指南,以確保研究過程的系統性和有效性。本文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學術研究簡述與實證性定量研究。學術研究簡述部分,首先介紹了研究的種類,包括開發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釋性研究。
對于準備撰寫政治學博士學位論文的學者,第三章明確了論文的基本構成,包括選題、主題設定和論文計劃書的撰寫。導論和結論部分需嚴謹且有深度,研究設計和表述需遵循累積性知識規范。寫作過程中,注釋體例、論文評閱以及與各方關系的處理也需得到適當關注。
第一節: 什么是政治 政治涉及人類社會中的權力結構、決策過程以及社會關系的組織。它是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國家政策。
學術研究方法與論文撰寫是學術研究的核心組成部分。本書旨在簡化這一過程,通過實例講解,強調研究方法的科學性與論文撰寫的藝術性。本書有三大特色:首先,本書著重于政治學研究中的實證性定量分析,這一方法在中國政治學界尚未得到廣泛運用。本書旨在填補這一空白,為實證研究提供指導。
美國在中東地區推動小多邊機制的實質是維護其集團政治和霸權利益。拜登政府在中東地區構建“I2U2四方機制”和“內蓋夫論壇”等小多邊機制,不僅反映了美國中東霸權地位的維護與中東戰略布局的調整,同時也是針對俄羅斯、中國和伊朗的重要行動。
對于日本政府在政治上的抱負,一位美國學者有過非常精辟的論述,“這個國家不太會去重新復活軍國主義,但它現在所采取的步驟和計劃卻表明,這個國家的政府官員和工業家們正在認真地展望在未來擴大日本的國內生產能力和防衛能力,而不去顧及那些直到今日仍然對政治決策者產生約束的意義重大的政治、經濟限制。
在亞洲,美國先后與菲律賓、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等國簽署了雙邊和多邊條約,并在這些條約的基礎上于1954年9月與相關國家簽署了《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在東亞和東南亞形成了針對中國的戰略包圍圈;在中東,則推動英國主持建立了中央條約組織,艾森豪威爾政府時期又推出了“艾森豪威爾主義”。
1、和諧政治既是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又是和諧社會的政治保障。自古以來,政治就是用來控制沖突、化解矛盾和獲取和諧與穩定的最重要手段。因此,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在于構建和諧政治。 和諧政治的含義及內容 政治和諧是指在政治文明的框架內謀求政治目標的實現,以及政治系統與社會之間相互協調達到一種動態平衡的和諧狀態。
2、.《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研究——知識譜系的寫法》從傳播政治經濟學的角度,探討了北美知識譜系的寫法,適合新聞學領域的深入研究。
3、對于政府的政治歸屬問題,行政學可以不去涉獵,它的研究更多地傾向于技術性的方面,是屬于技術抽象意義上的行政。所以,在行政學的研究中,受過專業訓練或有著專業素養的人,一般來說不習慣于使用政府這樣的概念,他們總是努力地使用行政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