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收入是指企業在正常經營業務中所產生的收益,可以有各種名稱,包括銷售收入、服務收費、利息、股利和使用費。本號準則旨在闡明對于一定類型的交易和事項形成的收入所作的會計處理。對收入的會計處理,主要問題在于確認收入的時間。收入應在未來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并且能夠可靠地計量時予以確認。
在第18號國際會計準則《書入的確認》中,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為該類收入(銷售商品、提供勞務、他人使用企業生息性資產)提供了具體的確認標準。
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相關已發生或將發生成本能夠可靠的計量。
商品銷售通常在商品交付并完成相關手續時確認收入,而提供勞務的收入則在完成服務并收取相應費用時確認。相比之下,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更關注所有權風險和報酬的轉移。在第18號準則中,商品銷售確認需滿足商品所有權風險與報酬已轉移給買方,且銷售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小。
在第18號國際會計準則中,商品銷售確認需滿足所有權風險和報酬轉移、銷售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消除和商品交付等條件。對于勞務收入,中國采用完成合同法或完成百分比法,具體取決于工作的完成程度和相關性的關聯。提供資產使用權的收入,確認條件通常是可計量或賬款回收性無重大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IAS中的41條準則中,有些至今仍被采用,但有些已經被撤銷或被最新的IFRS準則所取代。例如,IAS 18(原國際會計準則第18號——收入)于2017年1月1日已被IFRS 15(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5號——與客戶之間的合同產生的收入)所取代。我國的會計體系與國際上有顯著差異。
1、摘要: 隨著企業業態模式不斷更新,舊收入會計準已經無法囊括新業態模式的收入確認類型,因此我國財政部在2017年頒布了新收入準則,對收入確認條件、會計科目、會計計量、特定交易事項都重新做了調整,以此來規范企業收入確認方式,提高財務報表的信息質量,增強合同管理意識,保證納稅籌劃的合規性。
2、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國際競爭的不斷加劇,我國政府為規范我國企業財務核算及促使其適應國際核算體系,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于2006年2月出臺新《企業會計準則》,同年又出臺應用指南。
3、新會計準則對企業影響(1)新會計準則的實施,顯著提升了會計信息的決策價值,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公允價值概念的引入,使得企業在對會計要素計量時,能夠更好地反映市場環境與企業狀況,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客觀性和透明度,有利于企業正確評估運營狀況,抓住新的機遇,促進可持續發展。
該文奠定了經濟學家研究避稅問題的理論基礎和基本方法。
納稅人在不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安排等進行籌劃,盡可能地減輕稅收負擔,以獲取“節稅”(TAX XAVINGS)的稅收利益的行為可以說很早以前就存在,但是“稅收籌劃”為社會關注和被法律認可,從時間上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最為典型的是30年代英國一則判例。
合理避稅的特征主要有:合法性。合法性是合理避稅的最大的特點,它是一種合法、合情、合理的納稅行為,而不是利用稅法漏洞和措辭上的缺陷,更不是違法的偷稅、逃稅行為。 超前性。指納稅人對經營、投資活動等事先做出規劃、設計和安排。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納稅人的納稅活動往往具有滯后性。
避稅是企業基于逐利性,為節省稅收負擔,降低生產成本,在法律無禁止的范圍內,通過改變經營形式或組織架構的方式,降低稅負的一種行為。合理避稅是合法的,而偷稅漏稅則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盡管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在發展的進程中會遇到很多障礙,但是,由于經濟全球化的要求,它始終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盡管會計準則國際化對于中國的影響有利有弊,但是它對于中國始終是利大于弊,我們應采取趨利避害的態度去對待它。會計始終是國際化的會計,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
最后,會計準則國際化對現代商業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可以提高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和質量,促進全球資本市場的有效運行,還有助于推動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此外,國際化的會計準則也有助于提高會計職業的專業水平,促進全球范圍內的會計教育和培訓。
統一的會計準則不僅有利于跨國公司和投資者在全球化背景下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還可以減少重復性工作并提高國際經濟合作效率。此外,對于那些開展跨境業務的公司而言,遵守國際化的會計準則至關重要,因為它們的財務報告必須符合國際標準來獲得更廣泛的市場認可與信任。這對資本市場穩定性和經濟增長也產生積極影響。
1、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原計劃2011年底前完成一系列重要準則項目的制定或修訂,包括收入確認、租賃、保險合同以及金融工具相關項目等。但由于這些項目大都涉及對現行準則或實務的較大調整,為確保充分考慮各方意見、嚴格履行準則制定的應循程序,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于今年7月26日,推遲了這些項目的完成時間。
2、國內研究現狀:財務分析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已有百年歷史,在我國,財務分析思想出現較早,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財務分析一直是企業經濟活動分析的一部分,并沒有獨立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隨著改革進程不斷深入,企業自主權日益擴大,現代財務分析領域得以擴展,其方法論體系也逐漸得以確立和完善。
3、會計信息真實性國內外研究現狀中外幾種有代表性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綜述(一)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的研究成果IASC提出了可理解性、相關性、重要性、可靠性、真實反映、實質重于形式、中立性、審慎、完整性、可比性、效益和成本等質量特征。
4、新會計準則實施中的問題 結合實踐調查及對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執行新準則情況的總體分析,筆者認為,新會計準則實施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新準則中部分內容可操作性較差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企業認為新準則的可操作性較差,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有些問題不知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