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參考文獻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于方括號內。一種文獻被反復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號標示。引用一次的文獻的頁碼(或頁碼范圍)在文后參考文獻中列出。
2、專著、論文集、報告[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可選)。期刊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學位論文[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D]。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起止頁碼(可選)。
3、對于專著、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其文獻類型標識建議采用單字母“A”;對于其他未說明的文獻類型,建議采用單字母“Z”。
4、R-研究報告。S-標準。P-專利。A-專著、 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Z一其他未說明的文獻類型。電子文獻類型以雙字母作為標識:DB一數據庫。CP一計算機程序。EB- 電子公告。非紙張型載體電子文獻,在參考文獻標識中同時標明其載體類型:DB/OL一聯機網上的數據庫。DB/MT一磁帶數據庫。M/CD-光 盤圖書。
1、參考文獻標注的正確格式如下:參考文獻格式為:[序號]+著作作者+篇名或書名等+參考文獻的類型+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頁碼(或頁碼范圍)”。
2、參考文獻的正確格式是:[序號] + 作者姓名 + 作品標題或書名 + 文獻類型 + 出版年份或期刊年份、卷號、期號 + “:” + 頁碼范圍。
3、參考文獻在文中引用格式 正文中引用參考文獻時,中文文獻應標注著者姓名與出版年份,英文文獻則標注著者姓氏與出版年份,均置于圓括號內。例如:(李志強,2000)。對于集體著者的文獻,可標注機關團體名稱。若正文中已提及著者姓名,只需在其后的圓括號內添加出版年份,如";李志強(2000)研究指出……";。
4、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參考文獻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于方括號內。一種文獻被反復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號標示。引用一次的文獻的頁碼(或頁碼范圍)在文后參考文獻中列出。
1、參考報紙文獻標注:[序號]作者.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參考文獻是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論文的整體的參考或借鑒。征引過的文獻在注釋中已注明,不再出現于文后參考文獻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參考文獻是文章或著作等寫作過程中參考過的文獻。
2、在參考文獻中,報紙的標注方法取決于所使用的引用格式,但通常包括以下要素:作者、文章標題、報紙名稱、出版日期和頁碼(如果適用)。
3、而參考文獻則是對論文內容進行引用的列表,與文中注釋相對應。每個引用應明確標注在標點符號內,如(王小龍,2005)。多篇文獻需逐個列出,而不是用數字序列代替。例如,學位論文的引用格式為:[序號]作者. 篇名[D]. 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頁碼。
4、參考報紙文獻標注格式為:[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1]范增軍、高朔,《汽車防凍液質量令人心寒》,中國汽車報,2004-02-10(T0B)。參考文獻是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論文的整體的參考或借鑒。征引過的文獻在注釋中已注明,不再出現于文后參考文獻中。
5、對原有引文注釋規范進行了補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規定。本規定適用于《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內刊》和《歷史研究》注釋體例及標注位置、注釋的標注格式:非連續出版物/連續出版物/未刊文獻/轉引/電、參考報紙文獻標注:[序號]作者。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論文中參考文獻引用的是國家頒布的文件或綱領政策,要用字母S表示。例如:引用的是國家標準,“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則,在參考文獻中格式為:[13]GB/T16159-1996,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S]。
牛津詞典屬于著作類,應該用M標注即可。參考文獻(即引文出處)的類型以單字母方式標識,具體如下:M——專著 C——論文集 N——報紙文章 J——期刊文章 D——學位論文 R——報告 對于不屬于上述的文獻類型,采用字母“Z”標識。文獻引用的三種基本句型 引用參考文獻主要有三種基本的句型【8】。
參考文獻字母代表含義為:A(專著、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M(專著)、C(論文集)、N(報紙文章)、J(期刊文章)、D(學位論文)、R(報告)、S(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