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湖南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碩士研究生專業是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下設的在職研究生專業,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目前設置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工業工程、工程力學等5個專業。
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包括熱能動力、集控運行和燃氣輪機技術等細分領域。熱能動力側重于熱力系統的設計和優化;集控運行則關注于電力系統的自動化管理和調度;而燃氣輪機技術則專注于高效、清潔的動力裝置研發。這些方向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和研究機會,有助于他們成長為具備廣泛知識和技能的卓越工程師。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完成學業后,不僅能夠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工作,還可以在設計制造、運行控制、教學和管理等多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這一專業為學生提供了廣泛的職業發展機會,使他們能夠在能源和動力領域中發揮自己的專長。
內燃機構造,汽車構造、內燃機原理、內燃機設計、內燃機性能提高,噪聲控制,熱能與動力制造工藝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力學,熱工測量等。這些都屬于專業課,大一大二的基礎課和熱能一樣,三大基礎課一樣是基礎。考研的時候大多偏向于考工程熱力學或者內燃機原理。
湖南大學付建勤:勇攀科研創新的高峰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叫付建勤,來自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在我心中,一直堅守著一個夢想,那就是要為中國科技自主創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2004年,懷著對千年學府深厚文化底蘊的向往,我考入湖南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
“熱能與動力工程”是多門科學技術的綜合,其中包括現代能源科學技術,信息科學技術和管理技術等,主要涉及熱能動力設備及系統的設計、運行、自動控制、信息處理、計算機應用、環境保護、制冷空調、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和新能源開發等工作,面向及培養知識面廣、基礎扎實、創新能力強的復合型高級人才。
他的科研成果豐碩,曾榮獲多項重要獎項,包括國家科學大會獎(1978年),電力工業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96年),教育部中國高校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1年),并被評為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2003年)。他的學術成就得到了國家的肯定,如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4年)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9年)等。
2014年,陶文銓被江蘇大學聘為特聘院士,并在同年獲得西安交通大學首屆教學終身成就獎。1 同年,國際傳熱領域權威雜志《國際傳熱傳質》慶祝陶文銓教授75歲生日,并發表了專題文章。
年由陶文銓主持的熱工系列課程項目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1等獎,《傳熱學》教材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2等獎。2004年陶文銓教授領導的“傳熱與流動過程數值預測原理及高效算法研究” 項目獲得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5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6年至今為西交利物浦大學校長 。
陶文銓教授作為團隊的核心,為研究生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已成功指導83名研究生,其中39人獲得博士學位,46人取得碩士學位,這體現了他在學術指導上的深厚功底。
把【熱工實驗室】建成了西安交通大學多一個對研究生全天候開放的實驗室。相關鏈接:陶文銓,1939年3月生于浙江紹興,工程熱物理學家、數值傳熱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西交利物浦大學校長,2014年獲得西安交通大學首屆教學終身成就獎。
熱能與動力工程屬于傳統工學學科,這方面的成功人士有不少呀。而且該學科涉及面廣,鍋爐、燃氣機、水動力、傳熱、輻射等等,每個方向都有許多著名人士。
1、張永恒教授,1962年3月出生于陜西靖邊,漢族男性,現任蘭州交通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熱能與動力工程系主任。他在學術領域有著豐富的成就,包括多個研究方向與獲獎成果。張教授在1982年畢業于蘭州鐵道學院內燃機車專業,獲得工學學士學位,隨后于1987年6月畢業于大連鐵道學院機車車輛專業,取得工學碩士學位。
2、張永恒教授,男,1962年3月出生,陜西靖邊人,漢族。現任蘭州交通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熱能與動力工程系主任。1982年畢業于蘭州鐵道學院內燃機車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87年6月畢業于大連鐵道學院機車車輛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渦產生器強化傳熱及其工程化研究,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3、石宗利教授、李剛教授、牛衛中教授、常立民教授、張永恒教授、商躍進教授、何忠韜教授、王順花教授、祁文哲教授、方海榮教授等教授同樣在車輛工程領域有著深厚的學術積累和豐富的研究經驗。蘭州交通大學的車輛工程研究團隊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顯著成就,還積極參與各種科研項目,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