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靜壓樁工藝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作用 高層建筑基礎的幾種類型 分別論述目前高層建筑 基礎類型以及在天然地基無法滿足荷載要求時,選擇的基樁類型;從經濟適用、施工難易幾個方面論述靜壓樁與其它樁相比的優點(時間短、成本低、施工相對簡單)。
2、樁基,作為一種深基礎技術,是土木工程中傳統和常用的基礎形式,它的目標是將上部結構的荷載傳遞到地下較深、承載能力較好的土層或巖層上。樁基的工作機理可分為摩擦樁和端承樁,前者主要依賴樁身與土壤之間的摩擦力提供承載能力,而后者則主要依賴樁端與堅硬土層或巖層的接觸提供承載力。
3、靜壓樁的施工主要流程按如下方式進行:“測量放線、樁機就位、首節樁起吊就位、復核調整樁位、樁端入土初步加壓、檢查校正樁身垂直度、正式沉樁、觀測校正樁身垂直度、壓至樁頂距地面0.5~0m時,再吊入上一節樁就位、接樁、繼續沉樁、做好壓力值記錄、成樁、移機到下一根樁位”(如圖1所示)。
4、基礎工程施工程序測量放線 樁基礎 土方開挖 基坑驗收 混凝土墊層 磚基礎、獨立柱基理論 土方回填(一)定位放線工程進場后,立即組織測繪人員進入現場,復核設計圖紙和規劃紅線定位依據,依照測量工作進行定位放線工作程序,打設龍門樁和水準觀測點,確保測量放線工作無誤。
5、提出符合靜壓樁基礎的側摩阻力特征值和端阻力特征值;預估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及其變形特征;評價壓樁對周邊環境的影響;1勘探點平面布置圖、工程地質柱狀圖、工程地質剖面圖、強風化巖面等高線圖等必要圖表及巖芯彩色照片等。
1、建筑樁基通常為低承臺樁基礎。樁基礎是一種深基礎,它具有穩定性好、承載力高、沉降量小而均勻、良好的抗震性能、沉降穩定快等優點,因此在各類建筑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尤其在高層建筑中,樁基礎應用廣泛。
2、鉆孔施工中常見的事故 孔位出現偏差 樁位出現偏差的主要原因在計算樁位坐標時失誤,由于施工中測量人員計算錯誤,審核不細導致出現工程事故,所以在樁位放樣前測量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一定要仔細核算,確保準確無誤。 停鉆換機造成偏位 橋梁工程地質條件比較復雜,對不同的地質應選擇相應的鉆機。
3、摘要:深層攪拌樁進行地基加固有噴粉和噴漿兩種施工方法,設計人員在地基天然含水量大于60%的情況下,從降低地基含水量考慮,常常選用噴粉法。而在天然地基含水量大的情況下采用噴粉法施工,由于流塑狀淤泥在噴粉施工時風壓氣流的作用下,在攪拌過程中因受擾動發生液化,強度來不及形成,造成沉樁。
4、對于中心位置偏離的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施工之前進行導線復測,加固導線點并對其進行一定的保護,直到路基施工結束。
5、本文根據管樁的承載力特性和受力狀況,分析了影響管樁承載力的因素以及提高管樁承載力的方法,并基于對施工中常見問題的探討,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6、摘要:深基坑土方開挖是房建工程的重要環節,是后面一切工序的順利開展的前提,因此需要加強對深基坑土方開挖的施工管理,確保工程上產生的誤差保持在規定范圍內,保證施工數據與方案數據一致,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文章對進房建工程深基坑施工常見問題及施工技術行了分析探討,希望對相關從業人員具有借鑒意義。
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研究:《江西建材》期刊論文,2021年第7期。本文探討深基坑支護技術在建筑項目中的應用,分析其特點、技術要求與施工方法,針對不同類別支護的施工技術進行闡述。
黃志堅還撰寫了關于液壓故障診斷的文章《液壓故障診斷的思路—化整為零和層層深入》,在2009年3期的《液壓氣動與密封》中探討了故障診斷方法。黃志堅在工程實踐上也有顯著貢獻,例如參與了管樁成型機的電液系統設計,以及與何祥華、王星合作的項目。
基于光纖傳感技術的公路軟基仿真監控及管樁加固軟土路基應用擔任現場負責人。廣賀高速公路三水至四會段隧道施工監控量測同樣以現場負責人身份負責。廈門環島路鐘宅灣大橋施工控制同樣擔任項目現場負責人。
人工挖孔灌注樁基礎施工及質量驗收要點簡析 摘 要:本文從施工及監理的角度,主要從施工前的準備、挖孔、鋼筋籠、澆注砼及成樁等幾個方面較為詳盡的闡述了人工挖孔灌注樁的施工及質量驗收的要點。
灌注樁施工與墩式基礎施工 (1)灌注樁施工是在施工現場的樁位處用機械或人工成孔,然后在孔內放入鋼筋籠、澆筑混凝土(或者直接澆筑混凝土)而成的一種施工方法。成孔工藝:干作業成孔、泥漿護壁成孔、套管成孔、人工成孔、爆擴成孔等。
混凝土樁的設計和施工混凝土樁是樁基加固中常用的一種樁體類型,它主要由混凝土制成,具有良好的抗壓性和較長的使用壽命。混凝土樁的設計首先需要確定樁的直徑、長度和布置間距,這通常基于土壤的承載能力、上部結構的荷載和其他相關因素。樁的截面形狀可以是圓形、方形或其他形狀,具體選擇取決于施工條件和設計要求。
賈宏俊教授的論文也涉及了監理企業的信息化思考,《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第22期上有他的文章。他還有關于人工挖孔爆破樁施工技術的研究,發表在2005年的《中國礦業》上,以及濟(寧)北礦區建設項目管理模式的研究。
以下是他的一些代表性論著: 在《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學》雜志上,他與FAN Jingliang、CHEN Zhengzhou等合作,應用mise-a-la-masse方法探討了鉆孔灌注樁中的鋼筋長度確定問題,于2008年發表了論文,影響因子為SCI,文章編號為13(2):51-56。
土木工程技術3000字論文篇一:《試談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 [摘要]本文介紹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特點及傳統的施工技術,并分析了新型的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指出施工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尤其是新型防水施工技術、鋼結構施工技術、混凝土施工技術等,為土木工程的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土木工程的發展史是一部建筑材料不斷革新的歷史。每一次新材料的出現都伴隨著建筑技術的飛躍,推動了整個工程領域的進步。從磚瓦到鋼材,再到混凝土,這些材料的革新不僅改變了建筑的形式和功能,還推動了土木工程技術的全面發展。
摘要:混凝土技術是目前國內、外建筑領域工程項目施工建設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技術手段,同時也是建筑行業快速發展的技術保障。實踐中可以看到,混凝土是確保土木工程項目整體施工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混凝土技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整個工程項目施工建設質量和應用安全可靠性。
水泥攪拌樁加固地基技術在市政道路建設中具有施工設備單便于轉移、施工手法單工程質量易于把控等優點,是現階段市政道路加固地基非常適用的施工方法。本工程項目通過水泥土攪拌樁加固地基,土體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參考文獻:[1] JG10202-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
該畢業設計是綜合應用我們四年來所學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技術知識來解決具體的土木工程問題,使我能夠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比較獨立地完成辦公樓的設計,可以熟悉相關的設計規范、手冊、標準圖集,掌握AutoCAD、Office、PKPM等辦公軟件技術,為我以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40] 飽和土中球形空腔穩態振動及其在基樁中的應用,陳仁朋、陳云敏、吳世明、A.F.van Weele等研究了飽和土中球形空腔穩態振動及其在基樁中的應用,為基樁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
2、項目名稱:地基中瑞利波傳播特性及工程應用;獎勵種類:199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完成人員排名:第二。2009年,陳云敏教授負責的“結構性軟弱土地基災變控制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