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年廣東省高考作文題目:《回到原點》2011山東高考作文題目:行、走,這世界需要你 2011江西省省高考作文題目:擁抱 2011年安徽高考作文命題:時間在流逝 2011浙江高考作文題目:我的時間 季羨林等文化名人的成功是不可復制的,他們以及他們的成就在消失不見,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
年高考江西卷作文:君子三樂 江西作文題目: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災患),一樂也;仰不愧于天地,俯不怍(慚愧)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下》)孟子認為人生有“三樂”,其實,這也應當成為我們今天崇尚的人生之樂。
年江西高考作文題目:孟子三樂 江西高考語文作文題:大作文要求以";孟子三樂";為主題寫一篇記敘文或議論文,字數700字左右;小作文要求根據印象對魯迅進行評價,要用自己的觀點進行表達,字數200字左右。附:孟子三樂——";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年山東高考作文題公布:行走。2011重慶高考作文題目:堅守夢想 情有獨鐘 。2011年高考全國卷1作文題:期待長大。2011四川高考作文題公布:陌生。2011江蘇高考作文題目公布:材料作文。2011上海高考作文:與大自然的悄悄話。2011浙江高考作文題目公布:我的時間。2011山東高考作文題目公布:行與走。
以“總想有一種期待”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年江西卷作文題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災患),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慚愧)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下》)孟子認為君子有三樂,其實這也是今天成為我們崇尚的人生之樂。請選擇三樂中一樂作文。
由孟子的“俯”“仰”之樂談起先哲孟子所謂的君子三樂中,其中的第二樂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慚愧)于人”。一俯一仰之間,仿佛看見天地間一個充滿浩然之氣而又悠然自得的智者孟子向我走來。怎么樣算是“不愧于天”呢?天道剛健,充滿著凜然正氣,是正義的代表。
孔子之樂,在于三千桃李,譽滿天下;醉翁之樂,在于一城百姓安于教化,得人生之樂;宋江之樂,在于一百零八條莽漢成為忠君愛國之義士;唐僧之樂,在于弟子們知錯能改,修身養性,終成正果……君子之大樂,在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所以將此樂置于“三樂”的最高層次,便是意識到了這一點。
略 孟子說:“君子有三件快樂的事,而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沒有病患,這是第一件快樂的事情;上不愧(怍:慚愧)對于天,下不愧對于人,這是第二件快樂的事;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并教育他們,這是第三件快樂的事。君子有三件快樂的事,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篇一:孟子三樂作文 孟子在我心中向來是個有幾分仙風道骨、精神健碩、白胡子飄飄的老頭,會讓人油然生出敬意的形象。這段話他說出來,立刻有隱隱浩然之氣在其間流蕩。經典的意義就在于永遠不過時,不隨時間而褪色。兩千多年前說的話仍擲地有聲,響如金石。
譯文 孟子說:“君子有三件快樂的事,(可是)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沒有病患,這是第一件快樂的事情;仰頭對天不覺得內疚,低頭對人不覺得慚愧,這是第二件快樂的事;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并教育他們,這是第三件快樂的事。君子有三件快樂的事,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孟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提出了“三樂”這一概念。所謂“三樂”,指的是“仁樂”、“義樂”和“禮樂”。首先,仁樂是指通過仁愛之心去幫助他人并獲得快樂。孟子認為,仁愛是人類共有的天性,只有通過仁愛之心去關心他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孟子三樂∶一樂父母都健在,兄弟沒有病患;二樂仰頭對天不覺得內疚,低頭對人不覺得慚愧;三樂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并教育他們。出自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的《孟子·盡心上》。
孟子三樂指的是君子所追求的三種快樂:首先,父母雙全,兄弟之間和睦無病痛,這是第一件快樂的事;其次,抬頭無愧于天,低頭無愧于人,這是第二件快樂的事;最后,能夠培育天下間優秀的人才,這是第三件快樂的事。孟子在《孟子·盡心上》中闡述了這三種快樂,而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
年高考江西卷作文:君子三樂 江西作文題目: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災患),一樂也;仰不愧于天地,俯不怍(慚愧)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下》)孟子認為人生有“三樂”,其實,這也應當成為我們今天崇尚的人生之樂。
1、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寫一篇600字作文 (一)、學與思 兩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這樣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在學習中,倘若只知道死記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將毫無收獲。孔子的話是很有道理的。 一個人從接受知識到運用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記與識、學與思的過程。
2、孟子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句話,千百年來被人們視為警世格言。其實,這句話是具有極大的片面性的。不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例子舉不勝舉。
3、弱”則趨于“亡”。所以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還不能算作完美的警世之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個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為什么自己有錢以后很多人不喜歡他了。
1、年高考語文科考試已經結束,以下為2011年遼寧卷高考作文題:閱讀下面一段材料,根據要求寫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位哲學家舉著一個蘋果對他的學生說:“這個蘋果是是我剛從果園摘來的,你們聞到它的香味了嗎?”有一個學生看到蘋果紅紅的就搶著說:聞到了。
2、遼寧高考2011年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哲學家拿一個蘋果給同學們看,說這是我剛從果園摘來的,你們聞到蘋果香味了么?有的學生說聞到了。三個學生默不作聲。哲學家拿著蘋果轉了轉,一個學生說沒聞到,一個摸了摸問這是什么蘋果?另一個說我感冒了。
3、重慶卷2011高考語文作文:情有獨鐘 今日上午11時30分,2011年重慶高考第一科——語文科目的考試結束。今年重慶的語文科目作文題為以“情有獨鐘”為話題,自選體裁,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少于800字。江蘇卷2011高考語文作文:拒絕平庸 上午開考的2011江蘇高考作文題為《拒絕平庸》。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這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次把“教”與“育”二字聯用,也是第一次將教育天下人才視為樂事。四十歲以后,孟子就帶領弟子游歷各國,往來于諸侯之間,處處受到禮遇,曾在“稷下學宮”講學。
試題分析:題目要求選擇孟子提出的“‘三樂’中‘一樂’作文”,這就為作文確定了三個備選話題。 “一樂”的話題范圍是家庭親情,“二樂”的話題范圍是事業抱負,“三樂”的話題范圍是教育成才。對于考生,三個方面都并不陌生。
孟子提出了“與民同樂”的主張:“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是孟子“仁政”學說又一重要的思想內涵。“與民同樂”就是指君王應當與民眾共同分享自己的歡樂。《梁惠王章句上》云:“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
孟子三樂這個作文怎樣寫 首先得要理解三樂是哪三樂?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翻譯過來就是孟子說:“君子有三件快樂的事,(可是)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