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序言不僅高度評價了游國恩在楚辭學史上的地位,而且說明《離騷》、《天問》二卷后來出版時雖經他遍尋了一切可能得到的材料,并對有的按語作了訂正,但它的成書在當時也已經成熟了。 游國恩先生作為楚辭研究專家的成名作,是1926年北新書局出版的《楚辭概論》。
在抗日戰爭期間,游國恩不僅通過詩歌表達憂國憂民之情,還與同仁們論詩作賦,他的學術研究與詩歌創作相得益彰,體現了他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他的學術生涯充滿了堅韌、奉獻和對學術的執著追求。
游國恩先生的學術生涯中,還編撰了《中國文學史大綱》、《文章義例》以及《修辭舉例》等講稿,這些著作不僅豐富了中國文學史的研究,也對后來的學者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些著作的累積,展示了游國恩先生在文學研究領域的卓越貢獻和深厚學術底蘊。
游國恩先生,生卒年份為一八九九年至一九七八年,字澤承,籍貫為江西臨川。一九二六年,他從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自此開啟了他卓越的學術生涯。
王建國在學術研究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他的早期論文包括:在2004年第二期的《貴州社會科學》上,他獨撰了《從阮籍的身世個性看其文學創作中的女性意象》一文,深入探討了阮籍文學中的女性形象。
王建國在學術領域有著豐富的貢獻,他的研究成果涵蓋多個領域。以下是他的主要學術專著概覽:1993年,他與他人合著的《金礦應用地質學》由東北大學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詳細探討了金礦地質的應用科學。
王建國先生是一位在教育領域有著豐富成果的學者,他的學術著作涵蓋多個專業領域和教材類型。1989年,他擔任主編的《智能化儀表基礎》作為東北電力學院的自編教材,總計20萬字,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深入理解智能儀表技術的基礎知識。
王建國在地質學術研究領域有著豐富的成果,他的貢獻主要集中在礦床地質學上。早期,他與金成洙合作研究了青城子鉛鋅礦床的礦石組構(1985年)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1987年),探討了火山和次火山金礦床的地質特性(1989年)。
完成的《500kV變電站開關操作和雷電對二次系統電磁干擾問題的研究》獲得2005年東北電網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完成的《變電站接地網腐蝕評估技術研究》獲得廣東省電網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南方電網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編制的電力行業標準DL887-2004《桿塔接地電阻測量》已出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