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資料如下:基本概述 時間: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3日。 別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參戰雙方:一方為納粹德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等法西斯軸心國及其仆從國;另一方為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2、- 德意日重新瓜分世界:1937年,三國結成政治軍事同盟。英、法、美對法西斯采取綏靖政策,引戰火向蘇聯。1939年,德入侵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評價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是對戰爭的反思和反省的重要條件。
3、第二次世界大戰(英文:World WarII,簡稱二戰,亦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3日),是以納粹德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4、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了突如其來的“閃電式進攻”,出動了58個師、2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和6000門大炮。 面對德國的侵略,英國和法國于9月3日對德宣戰,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 德國對波蘭的侵略是其領導人希特勒實現歐洲霸權的戰略計劃的關鍵部分。
5、第二次世界大戰: 時間與范圍:從1939年9月1日持續至1945年9月2日,波及范圍廣泛,涉及61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口被卷入,作戰區域總面積達2200萬平方千米。 參戰雙方:軸心國與反法西斯同盟之間的全球性戰爭。
1、羅斯福為了權衡與英國的關系,可沒有少下功夫。為了自身的利益和爭取法國的支持,此次會議,法國人吉羅將軍作為美國內定的未來法國首腦,也來到了卡薩布萊卡參加會議,目的就是要削弱英國對法國的干預力度。心知肚明的丘吉爾自然明白羅斯福的想法,他當仁不讓,自然地將戴高樂將軍推向前臺,與美國一爭高下。
2、首先,丘吉爾不愿看到美國在非洲“一家獨大”的局面。于是,極力勸說羅斯福促成戴高樂與吉羅見面,并共建一個英、美雙方共同控制的新政權。但是,“不上套”的戴高樂,關鍵時候不給面子,說什么都不去卡薩布蘭卡。
1、美國自由作者約翰·托蘭 他對于二戰史見解獨特。
2、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反法西斯戰爭。二戰的爆發有其社會根源,那就是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激化了國內外的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20年間,資本主義各國經濟政治力量發展不平衡,德國和日本的工業發展 比較突出,經濟實力明顯增長;英、法、美等國則先后出現停滯局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