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前人對普洱府地區茶葉方面敘述較多,從栽培管理、采制加工、花色品種、產品流向等,都較為詳盡、表明茶葉生產在當時當地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是山區少數民族的一項重要的經濟收入。
2、亞熱帶季風氣候 普洱由于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這里大部分地區常年無霜,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享有“綠海明珠”、“天然氧吧”之美譽。普洱市海拔在317—3370米之間,中心城區海拔1302米,普洱市年均氣溫15℃—3℃,年無霜期在315天以上,年降雨量1100—2780毫米,負氧離子含量在七級以上。
通過相關文獻的梳理和田野調查可以發現,湘西南花瑤舞蹈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一是與花瑤傳統技藝“挑花”相關的舞蹈,二與節日風俗相關的舞蹈,三以歌頌“瑤山”為主的舞蹈。 (一)與花瑤傳統技藝“挑花”相關的舞蹈 花瑤因服飾獨特、色彩艷麗,特別是花瑤女性挑花技藝異常精湛,故稱“花瑤”。
苗族最早最久遠的源頭是上古時期居住在長江流域尤其是長江中下游流域的苗蠻集團。
苗族姓氏的淵源單一,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風姓。據傳,苗族源于伏羲大帝之妹女媧氏,以先祖名字轉意為氏。女媧作為中華民族的創世女神,她的名字在苗族中得到了傳承和尊崇。隨著社會制度的演變,母系氏族社會逐漸轉向父系氏族社會,女媧的后代中有以她的名字為姓氏的,被稱為女媧氏。
分布于今湖南西部和黔、川、鄂鄰接處的沅水上游地區,由沅水源頭的雄、■、酉、沃、辰五條溪流得名。五溪為群蠻薈萃之地,唐末諸蠻于此攻城略地,朝廷無力鎮壓,遂授諸蠻酋為刺史。⑦西原蠻西原蠻“居廣容之南,邕、桂之西”①。因唐初于其地置西原州而得名。
所以,在今天,有的人群自認應單獨算成一個民族,但未得到國家承認(比如云南克木人、貴州穿青人等)。苗族的源頭可以追溯到蚩尤時期,雖然自古以來不斷遷移,且在此過程中不斷分化融合,但其傳統仍得到保留,在明朝時期,苗族已經可以視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同時,其分布地域也不限于某一省。
但是現在湘西州的鳳凰與吉首都在古城上做文章,在苗族巫儺傳統上做文章,因此應該錯位發展。現在苗家的歷史源頭、武術、農耕等文明尚未發掘,所以可以以此為突破口進行定位,主要展示苗族的歷史淵源,將蚩尤文化園打造成苗族文化的發源地紀念,像炎帝陵一樣。
1、唐朝時期設置的錦州、溪州、巫州、敘州等,都是苗族的聚居區。這一帶的苗族中的上層分子便充當了羈縻州刺史。
2、藥王爺是一個周身透明、狀如玻璃、有翼能飛的神人,他不畏艱難險阻,披星戴月為人民“岔稅岔嘎”(東部苗語即“尋找藥方”),這個傳說流傳很廣,苗族東西部地區均有“一個藥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藥,八百單方”的歌謠。
3、苗族醫藥文化在神話傳說中有著豐富的原始醫藥文化,如";神農嘗百草,始創醫藥";,被認為是苗醫學的起源。苗族醫藥文化通過苗巫師、理老、歌師在詩詞、古歌中的傳承,得以延續。民間認為,苗藥和藥方由";藥王爺";傳授,他是一位能飛行、為苗民尋找藥方的神人,他的形象在歌謠中被描繪得生動形象。
4、歌謠與口訣的傳承:苗族村寨中流傳著諸如“千年苗醫,萬年苗藥”,“一個藥王,身在四方,三千苗藥,八百單方”等歌謠,這些歌謠不僅表達了苗族人民對醫藥文化的尊重和傳承,也蘊含了大量的醫藥知識和智慧。
5、嚴重槍傷經敷藥后不但可生肌,而且可使子彈退出。熊希齡曾對此稱贊說:“子彈無足自退出,全憑苗醫華佗功。”因苗醫療效顯著,賀龍元帥在湘鄂川黔邊區進行土地革命斗爭時,也多次指示部隊“要動員苗族醫藥師隨軍前進”。在苗醫的發展史上,有一段時間內長期存在著“巫醫合一”的特點。
1、關于苗族文化的深入探討,我們推薦一本由韋茂繁等專家編著的著作,它詳細記錄了這一民族文化的歷史變遷。該書名為《苗族文化的變遷圖像》,由民族出版社于2007年11月1日首次出版,是該領域的重要參考文獻。全書共計250頁,字數達到了220,000字,展示了豐富的信息和深度的內容。
2、以下是關于《苗族社會歷史調查》這本書的詳細信息:這本書名為《苗族社會歷史調查》,專門探討了苗族社會的歷史和發展。作者是云南省編輯委員會編寫的《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系列的一部分,展示了對這一少數民族群體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