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第一篇論文探討了鹽分壓力對轉基因 BT 棉花幼苗中 BT 蛋白含量的影響。第二篇論文分析了硫酸對甘草種子破壞的影響及其對種子活力、發芽和出土的影響。第三篇論文研究了在北中國平原上使用磷素施用以節省冬小麥用水的可能性。
除了上述具體成果外,李召虎在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績。他在《Nature Plants》《Plant Cell》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了200余篇學術論文,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見解。這些論文不僅提升了他在植物科學領域的國際影響力,也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李丕明還涉足了繁殖技術,與韋三立和何鐘佩在1990年4期的《北京農業大學學報》上合作,探討了大麗花莖段的離體快速繁殖方法(pp.41-45)。
1、四君子湯加減顆粒研究: 該研究探討了該顆粒對腹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以及ND和IB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響,對于免疫調節具有潛在價值。 甘草查爾酮E抗菌活性: 研究顯示甘草查爾酮E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的抗菌效果,可能在抗生素替代方案中發揮作用。
2、羅永煌教授,是一位在教育和科研領域有著深厚資歷的學者。他目前在西南大學擔任重要職務,包括藥學專業負責人,教材建設委員會委員,以及藥學院新藥研發中心副主任,負責藥物評價中心的管理工作。他還身兼多職,如藥理教研室主任,藥學院學術委員會和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同時指導藥物分析專業的研究生。
3、羅永煌教授在科研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和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
賴宜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藥物化學領域,他與多位同事合作,發表了一系列關于藥物合成及其活性的研究論文。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成果:在2008年的《中國藥科大學學報》第39卷第2期,申利紅等人與賴宜生合作,研究了硝酸酯類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腫瘤活性,成果發表在103-107頁。
教學上主要承擔研究生《現代藥化選論》和藥學理科基地班《藥物設計》課程講授。在專業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40多篇,參編出版《藥物化學進展(IV)》及《中國藥學年鑒》專著2部。申請發明專利7項,其中新藥發明專利6項。主要從事新型非甾體抗炎藥物以及一氧化氮供體型相關藥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