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明、清(鴉片戰爭前),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首先,我國古代有著先進的文化。早些時期,我國古代的先人們就已經有了世界上的四大發明。
論文表述的規范問題 (1)歷史語言問題。中國古代史家普遍主張史文詞達意、詞達道即可,也就是所謂的簡而工。重視文與史的區別,這一點當然是對的,歷史語言不能和文學語言那樣,隨意使用夸張、描寫,它一定要尊重史實。但是,對此的理解也不能絕對化。
摘要:尹韻公先生在《赤壁之戰辨》一文中,對赤壁之戰的規模提出了質疑,認為其并非大戰。本文將對此觀點進行探討,分析曹操在赤壁戰前的兵力、作戰時間以及孫權對立功將領的獎勵情況,以期對尹先生的觀點提出商榷。
中國古代史從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到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中國是人類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早在約八百萬年以前,在云南的開遠、祿豐等地已經生活著古猿。
上列以玄奘、鑒真、鄭和為代表的中華民族的優秀人物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亞非,屬于世界。 為國為民的科學創造精神 中華民族是勤勞而富有創造精神的民族,在古代史上,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培育出了無數杰出 的科學家。
嚴文明先生指出:“考古學文化同族的共同體盡管有密切的關系,畢竟還不是一回事,不能在二者間畫等號。要通過考古學文化來研究與族類有關的問題,還需要從實踐和理論上來加以論證。
考古有承先啟后的作用,讓我們了解歷史、了解過去的文化,彌補歷史文獻記載缺失的內容,可以讓考古資料與科學研究變得豐滿起來,通過出土遺跡和文物來還原因歲月流逝而風化腐蝕掉的細節,同時可以保護文物遺產,防止古墓被盜現象的發生,所以考古對現代社會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考古有承先啟后的作用。
上學期間,宿先生為我們班講授了魏晉南北朝考古課程,并指導權奎山老師為我們講授隋唐考古。此外,宿先生還為全系開了一門“古代建筑”的選修課。似乎是我們班共同的感覺,在所有的課程中,上宿先生的課是最累最辛苦的,因為宿先生講課一絲不茍,他不僅一字不落地念講義,一撇一捺地寫板書,還一筆一劃地畫插圖。
陳壽《三國志》所載有關曹操兵力數量的記載,雖稍有差異,但并不矛盾。《周瑜傳》:“其年九月,曹公入荊州,劉琮舉眾降。曹公得其水軍,船步兵數十萬。”《諸葛恪傳》:“近者劉景升在荊州,有眾十萬,財谷如山……北方都定之后,操率三十萬眾來向荊州。
秦始皇廢除“逐客令”,重用了人才。諸候各國的一些謀士和人才,也都紛紛投奔秦國,從而壯大了秦國的力量。后來秦始皇又用了一些辦法,最終秦便一步步的滅了六國,完成統一六國的心愿。在此之后秦始皇統一了文字、貨幣。不得不說他對古代中國的貢獻是巨大。
屈原的作品計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界尚有爭議。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
這無疑是臺灣史也我國古代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 康熙帝是我國封建帝王中比較優秀的人物。為驅逐沙俄侵略者,他曾親自出巡東北,視察防務,決心組織 自衛反擊戰。 1685和1686年,剛剛超過30歲的康熙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侵占雅克薩的沙俄軍隊,重創俄軍,迫使沙俄同 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東段的邊界問題。
中國古代的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學術史上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它上承夏、商、周三代學術,下開秦、漢、六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兩千多年的思想先河。科學地認識百家爭鳴,不僅對深入研究百家爭鳴本身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整個傳統文化的反思也有重要意義。
中國人不應該、也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記,刻寫在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個鏡頭,雖然斑斑點點,但歷歷在目,比如:兩次鴉片戰爭。168年前,英帝國主義列強憑借著“船堅炮利”打開了中國的封閉已久的國門,中國近代史也隨之拉開了帷幕。在短短的20年間,中國卻兩度陷入了鴉片戰爭的泥沼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1、論文表述的規范問題 (1)歷史語言問題。中國古代史家普遍主張史文詞達意、詞達道即可,也就是所謂的簡而工。重視文與史的區別,這一點當然是對的,歷史語言不能和文學語言那樣,隨意使用夸張、描寫,它一定要尊重史實。但是,對此的理解也不能絕對化。
2、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奴隸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 。
3、中國古代史的改革大都具有進步性,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探索精 神、革新意識和強大的生命活力,是推動我國歷史向前發展的動力之一。 各民族共建華夏的貢獻精神 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是由祖國境內的各民族共同創造的,50多個民族都對我國古代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 磨滅的貢獻。
4、五千字以上的較長歷史論文,依史事種類或歷史情節的發展,可分為幾個大段,加上小標題,使全文結構嚴整,每題內涵明確。歷史論文引文的使用應力求簡短、貼切、有份量;恰當地嵌合在整個行文之中,但切忌截頭去尾,斷章取義。
5、我不知道你七年級學的歷史內容有哪些,估計就是中國古代史吧,不知道你要寫什么樣子的論文,就給你說一下一般的大體提綱吧,這個純屬福利,僅供參考。就與楚漢戰爭為例吧。一:當然是要引入主題,引出你要寫的歷史話題,并且要明白你寫這個歷史話題要表達什么東西,反應什么問題。
1、中國古代史從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到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中國是人類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早在約八百萬年以前,在云南的開遠、祿豐等地已經生活著古猿。
2、一方面,用有出處的史料作論據,文章更具有說服力;另一方面,注明出處也是對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屬于文品、道德問題,同時也可避免抄襲之嫌。切忌通篇文章洋洋灑灑,引用了大量前人和同時代人的觀點或具體表述,卻一個引號也不打,一個出處也不標。論文表述的規范問題 (1)歷史語言問題。
3、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奴隸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 。
4、上列以玄奘、鑒真、鄭和為代表的中華民族的優秀人物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亞非,屬于世界。 為國為民的科學創造精神 中華民族是勤勞而富有創造精神的民族,在古代史上,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培育出了無數杰出 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