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以下是一些關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相關參考資料:王占國、孫偉花、李成龍的《產權論綱》,1998年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深入探討了產權理論在中國土地制度中的應用。石瑩和趙昊魯合著的《馬克思主義土地理論與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提供了對歷史變遷的經濟視角,由經濟科學出版社發行。
在進一步健全完善行政訴訟、行政復議、等救濟制度的同時,以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為依托,從立法、執法兩個層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切實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土地管理執法效率,從而減少和避免因不當執法造成的不利后果。
土地立法是土地初始配置的重要形式,是確立土地制度的法律手段。在我國物權制度建立過程中,科學地評價土地用益物權制度對于完善土地立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N】。人民日報,2007-10-25(1) 關于農村發展的論文范文二:農村改革與發展的現狀及對策 摘要闡述我國農村改革與發展的目標與發展歷史概況,在分析當前農村改革與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應采取的 措施 ,以期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參考。
總論: 本章深入分析了中國農業政策的階段性變化及其核心特征,揭示了政策制定的演變歷程。第一章: 基本經營制度 - 本節深入剖析農村土地經營的基石,討論了不同階段的制度改革和影響。第二章: 耕地保護制度 - 重點關注如何維護我國寶貴耕地資源,確保糧食生產的可持續性。
年,大化革新沿襲的武士制度為代表的封建土地制度,寄生地主制。1688年,明治維新開始的具有一定保留的資本主義土地地稅改革。
1、建國初期,國家百廢待興,古籍作為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認識水平、管理漏洞以及有些不法分子的破壞行為等諸多原因,使許多珍貴的古籍被破壞、散佚甚至賣到國外,這是國家與民族的重大損失,針對當時的情況黨和政府在1949-1957年間曾采取了多種積極保護措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