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在撰寫論文時,文后的參考文獻部分對于學術研究至關重要。書名、期刊名、會議報告以及論文集名等信息源通常不進行縮寫,以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而出版商、報社等出版者則可以采用國際上公認的簡化形式或縮寫形式進行著錄。
2、在英文文獻中,我們常常遇到姓氏后面跟著多個名字的情況,如Ryung Suk Kim,其在ACS引用格式中的縮寫應該是Kim, R. S.。然而,對于中文名字,例如Xiaoming Wang,正確的縮寫方式是Wang, X.,但有些人在寫作時誤將名字分開寫成Wang, X. M.,這是不規范的。
3、畢業論文中英文參考文獻的作者姓名和書名格式具體如下:作者姓名格式: 英文文獻: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格式,并且名和姓之間要有逗號隔開。名的縮寫只保留首字母,后面加點。如果有多位作者,則用“&”連接,例如:Cowley, M.R. 或 Norris, F. & I.Gordon。
4、根據國際標準,對英文期刊名進行縮寫,需要符合以下原則。單個詞組成的期刊名不得縮寫。有些期刊名由一個實詞組成,如Adsorption,Aerobiologia,Radiochemistry,Biomaterials,nature,science等,這些期刊名均不得縮寫。期刊名中單音節詞一般不縮寫。
5、英文文獻中的外文名字縮寫 有中間名的外文名字,例如Tratnyek,(姓) G.(middle name) Paul(first name)可寫成“P.G. Tratnyek”/“Tratnyek, P.G.”。也可寫成“P. Tratnyek”/“Tratnyek, P.”,無論哪種形式,按照文獻格式要求保持統一,不能同篇文章的參考文獻用多種形式。
M——專著。示例:[序號] 期刊作者,嚴復思想研究[M]。桂林:XXXX出版社,1989。N——報紙文章。示例:[序號] 期刊作者.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性[N]. XX日報,1998-12-27。J——期刊文章。示例:[序號] 期刊作者.題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D——學位論文。
M——專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論著);R——研究報告;C——論文集;J——期刊文章。
M:專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論著) 。M是英文單詞“monograph”的縮寫,monograph”表示:專著,專論。這類作品如《中國養兔學》。J:期刊文章。 J是英文單詞“journal”的縮寫,“journal”表示:日報,日志,日記;定期刊物,期刊,雜志。C:論文集。
論文參考文獻中,j 和 m 分別代表的含義是:j: 代表期刊文章。英文為“journal”,意為一種定期出版的連續出版物。在參考文獻中,它通常指的是從期刊上直接引用的文章或資料。m: 代表專著。英文為“monograph”,指某一特定主題的詳細、全面的單獨著作。
③論文集〔C〕④學位論文〔D〕⑤專利〔P〕⑥標準〔S〕⑦報紙〔N〕⑧技術報告〔R〕電子文獻載體類型用雙字母標識,具體如下:①磁帶〔MT〕②磁盤〔DK〕③光盤〔CD〕④聯機網絡〔OL〕電子文獻載體類型的參考文獻類型標識方法為:〔文獻類型標識/載體類型標識〕。
英文參考文獻作者姓名格式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則,具體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為:Cowley,M。如果有兩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變,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與IrvingGordon應為:Norris,FGordon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M]。
在英文參考文獻中人名的寫法遵循以下幾個規則:姓氏在前:在英文文獻中,通常將人的姓氏放在名字之前,例如 “Smith, John”。大寫首字母:無論是姓名的姓氏還是名字,都需要首字母大寫。例如 “Johnson, Emma”.中間名的表達:如果作者有中間名,可以使用縮寫形式來表示。
對于英文參考文獻,還應注意以下兩點: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則,具體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為:Cowley,M.R.如果有兩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變,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
1、單個詞組成的期刊名不得縮寫。有些期刊名由一個實詞組成,如Adsorption,Aerobiologia,Radiochemistry,Biomaterials,nature,science等,這些期刊名均不得縮寫。期刊名中單音節詞一般不縮寫。
2、參考文獻中可以寫成“H.Y. Dong”/Dong, H.Y.”(“H.”和“Y.”之間無空格),也可以寫成“H. Dong”/“Dong H.”。英文文獻中的外文名字縮寫 有中間名的外文名字,例如Tratnyek,(姓) G.(middle name) Paul(first name)可寫成“P.G. Tratnyek”/“Tratnyek, P.G.”。
3、在發表外文參考文獻時,通常只對作者的名進行縮寫,而不縮寫姓氏。這種做法是為了保持作者名字的簡潔性,同時也方便讀者快速識別作者。比如,對于作者Comber,可能在文獻中會看到Comber A.,A. Comber,或者A. COMBER這樣的形式。具體采用哪種寫法,取決于該期刊或出版物的具體規定。
4、格式統一:同一篇論文中的參考文獻格式必須保持一致,包括字體、字號、標點符號等。標點符號:英文標點符號應使用半角形式,并在每個標點符號后空格。例如,作者名之間使用逗號加空格分隔。
5、這時也較容易分辨。在參考文獻中些為“BushG”即可。還有的外文雜志將姓氏全部寫出,在前,名字全部寫出或縮寫,在后,中間用逗號“,”隔開,寫為“Bush,George”或“Bush,G”。這種情況下,要注意到有個逗號,逗號前面的是作者的姓氏,逗號后面的不論是全拼還是縮寫,都是作者的名字。
6、在著錄參考文獻時,該作者縮寫Huth EJ。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在國外雜志發表文章,署名名前姓后,在國內則姓前名后,這樣 做,國外人會認為不是同一個作者,如Lihuang Zhong,國外人會認為,中國人習慣姓前 名后,會將其縮寫為Lihuang Z,關于中國人名的縮寫,國際著名檢索刊物如CA BA等也經常搞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