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微積分的發展史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階段: 起源與初步探索 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數學家歐多克斯初步洞察到曲線斜率的奧秘,這可以視為微積分的起源。 突破性進展 17世紀:牛頓和萊布尼茲幾乎同時獨立地發明了微積分。這一時期的突破性進展為物理學和天文學中的復雜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工具,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2、微積分的創立過程反映了科學探索中的合作與競爭。牛頓和萊布尼茨各自獨立但又互相啟發,共同推動了這一偉大數學分支的誕生與發展。
3、微積分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雖然還未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但已經出現了微分和積分的思想。古希臘的阿基米德在公元前3世紀就已經在研究面積和體積的問題,這為后來的微積分奠定了基礎。到了17世紀,科學界開始面臨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成為了微積分產生的驅動力。
年,I.Podlubny教授將分數階微積分理論引入到PID控制器中,提出了分數階PID控制器的概念。
在定義分數階導數之前,先來闡述下Riemann-Liouville分數階微積分。1Riemann-Liouville定義定義 設在上逐段連續,且在的任何有限子區間上可積,對,稱⑴為函數的階Riemann-Liouville積分(簡稱R-L積分),并且記為。其中為Gamma函數。
所以說分數階導數對醫學圖像的處理,幫助是很大的。3地震奇異性分析由文獻【4】,我們知道傳統的地震解釋主要是觀測地震資料的振幅及相位的變化,而振幅往往并不能反映真實的地質情況。地震界面可能是巖性分界面也可能是巖性過渡帶,巖性過渡帶的地震反射波是入射波的分數階導數。
分數階微積分近年來的研究活躍且發展迅速,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超過1000篇,學術會議頻繁,展示了其在各領域的關注度提升(參見圖1)。
分數階微積分可以作為一種很好的描述與刻畫手段。
1、數學中的分析分支專注于研究實數與復數及其函數,這一分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紀。微積分的誕生標志著數學分析的開端,它不僅涵蓋了函數的連續性、可微性和可積性等特性,還推動了我們對物理世界規律的研究。微積分方法通過連續性近似離散問題,展現出了強大的應用潛力。118世紀是數學分析發展的重要時期。
2、歷史上,數學分析起源于17世紀,伴隨著牛頓和萊布尼茲發明微積分而產生的。在118世紀,數學分析的主題,如變分,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傅立葉分析以及母函數基本上發展于應用工作中。微積分方法成功的運用了連續的方法近似了離散的問題。貫穿18世紀,函數概念的定義成為了數學家們爭論的主題。
3、此外解析幾何創始人——法國數學家笛卡爾的代數方法對于微積分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法國大數學家費馬在求曲線的切線及函數的極值方面貢獻巨大。英國科學家牛頓開始關于微積分的研究,他受了沃利斯的《無窮算術》的啟發,第一次把代數學擴展到分析學。
摘要: 微積分局部求近似、極限求精確的基本思想貫穿于整個微積分學體系中,而微積分在各個領域中又有廣泛的應用,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微積分的地位也與日俱增,本文著重研究微分在經濟活動中邊際分析、彈性分析、最值分析的應用,以及積分在最優化問題、資金流量的現值問題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