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蘇軾的文章汪洋恣肆,明白暢達,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邑、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有天真爛漫之趣。 元豐七年,神宗下令蘇軾離開黃州,改授汝州(今河南省汝南縣)團練副使。
蘇軾早年的政論文也有類似的風格特點,但隨著閱歷的加深,縱橫家的習氣遂逐漸減弱,例如元佑以后所寫的一些奏議,內容上有的放矢,言詞則剴切沉著,接近于賈誼、陸贄的文風。 史論和政論雖然表現出蘇軾非凡的才華,但雜說、書札、序跋等議論文,更能體現蘇軾的文學成就。
豪放風格:這是蘇軾刻意追求的理想風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帶悲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寫人狀物以慷慨豪邁的形象和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如《江城子密州出獵》、《念奴嬌赤壁懷古》。
氣勢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風格蘇軾開創了豪放詞風,是豪放詞的代表,他能夠借助瑰麗恢宏的意象來抒發慷慨豪情,將充沛激昂或悲壯蒼涼的激情融入詞中,并開拓了詞的寫作范圍。曠達風格 這是最能代表蘇軾思想和性格特點的詞風,表達了詩人希望隱居、避開亂世、期待和平的愿望;如《水調歌頭 懷子由》。
蘇軾的創作實踐體現了他的文藝觀。他是有多方面創作才能的大家,在詩、詞、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獨到的成就。 蘇軾的古文和辭賦、四六 (一)、蘇軾的文道觀與蘇軾散文的藝術風格 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并重。